【声明: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医脉通使用,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及时诊断和处理ID/IDA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铁缺乏和
一、ID和IDA的诊断建议
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IDA。ID包括两种情况:(1)铁绝对减少,即机体铁储备低;(2)功能性减少,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释放铁的功能下降,导致铁相对不足。
1.IDA的国内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第1条和第2~9条中任2条或以上,可诊断IDA):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红细胞形态呈低色素性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铁蛋白<14μg/L;
(4)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5)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6)骨髓
(7)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血液锌原卟啉(ZEP)>0.9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 Hb;
(8)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sTRF)浓度>26.5 nmol/L(2.25mg/L);
(9)铁治疗有效。
2.IDA的诊断标准释义
(1)常规项目检查: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红细胞
(2)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14μg/L)是用于鉴别ID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可准确反映铁储存下降;转铁蛋白合成增加,
ACD合并IDA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蛋白水平定义为<100μg/L;
3.ID/IDA的病因诊断
IDA患者均应寻找病因,非侵入性检查如
阴道出血的女性应该进行
C反应蛋白与老年人炎症/肿瘤性疾病相关;要排除克隆性造血在内的多种因素;
怀疑IRIDA的患者应进行TMPRSS6基因测序。
二、ID和IDA治疗建议
1.
红细胞输注适合于急性或贫血症状严重影响到生理机能的IDA患者,国内的输血指征是Hb<60g/L,对于老年和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适当放宽至≤80g/L。
2.补铁治疗
无输血指征的患者常规行补铁治疗,补铁治疗需要考虑患者Hb水平、口服铁剂的耐受性和影响铁吸收的合并症。治疗性铁剂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按应用途径分为口服铁和静脉铁,二者各自有其优缺点(表2)。
口服铁剂中无机铁以
口服补铁注意事项:
(1)若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应将铁剂与食物同服;
(2)应在服用抗酸剂前2h或服用后4h服用铁剂;
(3)建议服用铁剂的同时服用
每天口服100mg元素铁,持续治疗4~6周Hb无变化,或上升<10g/L者,可能有以下原因:(1)诊断有误;(2)患者未能按医嘱服药;(3)存在持续出血;(4)存在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如
静脉铁剂适应证为口服吸收不良、不能耐受口服铁剂、铁需求量超过口服铁能满足的最大量,或患者对口服铁剂的依从性不好。 静脉铁剂主要有6种:
3.病因治疗
青少年、育龄期妇女、
育龄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铁剂,补充铁元素60mg/d;
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寻找月经增多的原因;
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
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
4.未来研究方向
铁调素的单克隆抗体(NOXH194)、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抑制剂、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和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的抑制剂通过阻断铁调素提高口服铁剂的吸收。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8):2233-223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