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晓花,王建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
1胎儿纤连蛋白(fFN)
由绒毛膜滋养细胞产生,参与胎盘和蜕膜黏附。Mogami等[3]发现fFN可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活化,促进胶原纤维降解,导致胎膜破裂。fFN还可增加前列腺素E2合成,促进宫颈成熟及子宫收缩,导致胎膜破裂。王芬等[4]发现PROM孕妇与正常孕妇阴道分泌物中fFN水平差异显著,其诊断PROM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97.06%、95.65%、96%。Abdelazim等[5]研究发现fFN不适于诊断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在
2
由蜕膜细胞、颗粒细胞及胎儿肝脏合成,羊水中主要为去磷酸化IGFBP-1。Kallioniemi等[6]对270例孕妇研究发现IGFBP-1不会受到少量阴道出血的影响,磷酸化的IGFBP-1在宫颈成熟情况下浓度增高。临近
3胎盘α球蛋白1(PAMG-1)
由蜕膜细胞产生,在羊水中浓度远高于血液、宫颈分泌物。Khooshideh等[8]研究发现PAMG-1诊断胎膜早破灵敏度98.9%,特异度92.8%,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93%。Liang等[9]对120例胎膜早破孕妇行PAMG-1、IGFBP-1检测,结果表明PAMG-1较IGFBP-1检测更准确。Palacio等[10]用Meta分析,发现PAMG-1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IGFBP-1。PAMG-1对疑似胎膜早破检测效果好,快速准确,并且不会受到血液尿液影响,阳性预测值高。但是其检测的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使其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来自合体滋养细胞。Tian等[11]对150例孕妇血清hCG浓度检测,发现其诊断胎膜早破灵敏度71%,特异度76%。胎膜早破孕妇血清hCG浓度升高与绒毛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胎盘损伤有关,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促进滋养细胞反应性增生,增加hCG合成与释放。Eldaly等[12]检测100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hCG浓度,发现其诊断PROM的灵敏度83.5%~98.7%,特异度为83.5%~98.7%。hCG诊断胎膜早破准确性低,易受到尿液、血液的影响,没有广泛应用临床,但相对于基层医院,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价格较低,在相对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可作为筛查指标。
5甲胎蛋白(AFP)
由胎儿肝脏、肾脏及卵黄囊产生。Mor等[13]用全自动定量免疫技术检测AFP含量,发现羊水中AFP浓度明显高于精液、尿液。Mor等[14]利用含AFP试纸的卫生护垫检测381例孕妇,发现其诊断PROM灵敏度100%,特异度91.3%,阳性预测值86.5%,阴性预测值100%。AFP诊断胎膜早破会受到阴道出血及炎症影响,但其灵敏度高,并且卫生护垫不需医生取样,操作简单,孕妇可自行监测,对于疑似胎膜早破的孕妇来说,可减少不必要的入院次数及花费,节省医疗资源,应广泛推广。
6催乳素(PRL)
羊水中PRL主要来自蜕膜细胞。Casanueva等[15]认为PRL影响前列腺素合成,使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上调,胎膜中胶原蛋白合成与降解失衡,细胞外基质降解,导致胎膜破裂。Kariman等[16]对114例孕妇阴道冲洗液行PRL检测,发现其诊断胎膜早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75.0%、75.80%、86.53%。PRL是胎膜早破诊断有效指标,即使分泌物被血液、尿液污染。虽然诊断准确性稍差,但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基本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7
羊水中肌酐、尿素主要源于胎尿。Gezer等[17]研究发现当尿素和肌酐阈值分别为67mg/L和1.2mg/L时,尿素诊断胎膜早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8%、91%、90.7%和88.3%,肌酐为89%、90%、89.9%,89.1%。检测阴道分泌物尿素、肌酐易受到孕妇尿液的影响,但是操作简单,成本费用低,不需要其他设备,对于低资源社区卫生院,可作为胎膜早破初步检查。
8细胞因子
主要来源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蜕膜细胞等。Wang等[18]对58例PROM和40例正常孕妇静脉血、脐血、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检测,发现PROM孕妇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并且随破膜时间延长,其浓度逐渐增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可预测新生儿预后,值越高新生儿的预后越差。Tao等[19]发现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是诊断胎膜早破特异标志物,灵敏度、特异度较高。Beneventi等[20]发现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分泌物中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阴道炎症会干扰细胞因子诊断的准确性,用于诊断胎膜早破还需更多临床验证。
9其他
还有很多物质可用于诊断胎膜早破,比如
临床上症状明显的胎膜早破容易诊断,但对于破口较小,位置较高、羊水流出少的不典型胎膜早破,诊断准确性低。虽然生化指标灵敏度、准确性相对较高,易检查出不典型胎膜早破,但仍有漏诊误诊可能。还有研究者联合使用2种标志物诊断胎膜早破,准确性明显提高[24-28]。还有学者尝试用胶原蛋白修补胎膜破口[29-30]。这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思路,虽然处于实验阶段,对于胎膜早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来源:周晓花,王建东,生化检查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