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目前临床应用的含碘造影剂的基本结构是3-乙酰-2,4,6-三
表1 常用造影剂分类
一、是否需要
有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小剂量碘过敏试验,无助于预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是否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不建议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二、造影剂使用前后,如何水化?
建议在使用碘造影剂前6~12 h至使用后24 h内,对患者给予水化。
水化的方法:动脉内用药者推荐造影剂注射前6~12 h静脉内补充生理盐水,或5%
提倡联合应用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以提高预防
静脉内用药者推荐口服补液方式,注射造影剂前4~6 h开始,持续到使用造影剂后24 h,口服清水或生理盐水,使用量100ml/h;条件允许者,建议采用与动脉内用药相同的水化方法。
三、碘造影剂选择?
尽量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尽量选择使用等渗或次高渗造影剂,尽量避免使用高渗造影剂。
四、甲亢的患者,如何使用碘造影剂?
有明确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的患者,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建议在使用含碘造影剂前,一定要明确是否有甲亢存在。甲亢患者再整治疗康复期的患者,应咨询内分泌科医生,确定能否安全的使用碘造影剂。如可以也应选择尽可能小的剂量,并且在使用后密切观察,防止出现甲亢危象。在注射碘造影剂后2月内,应该避免甲状核素碘成像检查。
五、造影剂肾病是什么、为什么?
造影剂肾病(CIN)是指排除其他引起
碘造影剂肾毒性包括化学毒性(离子性、含碘物质),渗透毒性及黏滞度相关毒性。但关于对肾毒性的相关机制,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达成共识。
图1 CIN发生的可能机制示意图
目前明确的是,渗透压高于血液渗透压的造影剂会导致肾血管收缩、渗透性利尿、
图2 造影剂对肾小球血管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碘造影剂前,建议采用肾脏病饮食调整研究公式(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紧急时,可在没有评估肾功能情况下使用碘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分层:(1)危险因素:高龄(≥75岁);伴有肾功能不全;
表2 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风险评分(分)
表3 CIN评分与造影剂肾病和透析风险的关系
六、造影剂最大用量如何计算?
推荐最大造影剂用量=5 ml×体质量(kg)/基础血清肌酐(mg/dl)。重复使用碘造影剂造影,每次给予诊断剂量,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72 h内重复应用诊断剂量造影剂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两次造影剂应用间隔时间最好≥14 d。
七、CIN的预后
通常为一过性,血清肌酐在给药后3 d达峰值,约10 d恢复到基线水平;如果给药后24 h内血清肌酐水平增加不超过5 mg/dl,发生可察觉的CIN倾向不大;转归与原有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患者的状况有关,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使用碘造影剂可造成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八、碘造影剂急性不良反应
碘造影剂急性不良反应为造影剂注射后1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抢救中,
①恶心、
②
③支气管
④喉头
⑤低血压:单纯性低血压:抬高患者双下肢,氧气面罩吸氧(6~10 L/min)。用普通生理盐水或林格乳酸盐快速静脉补液,无效时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 ml(0.5 mg),必要时重复给药;6~12岁患儿肌内注射0.3ml(0.3 mg);6岁以下患儿肌内注射0.15ml(0.15 mg)。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抬高患者双下肢,经氧气面罩吸氧(6~10 L/min)。静脉注射
⑥全身过敏样反应:向心肺复苏小组求助;必要时行气道吸引;出现低血压时按上述处理低血压的方法处理给予抗组胺药物。
九、碘造影剂迟发性不良反应
造影剂注射后1 h至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不良反应。造影剂给药后可出现各种迟发性症状(如恶心、呕吐、
十、晚迟发性不良反应
为通常在造影剂注射1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偶见于未经治疗的Graves病或结节性
来源:孔较瘦|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