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伟 金迪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一篇文章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卧位”可诱发的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卧位型
直立性低血压
先来看一份病例:
患者70岁男性,1小时前散步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言语表达不清,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7 ℃,
患者临床表现符合“
那么,问题来了,直立位与低血压之间有什么瓜葛?
正常情况下,自主神经功能可以通过调节系统性血管收缩和代偿性心率加快维持正常血压。当人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损伤时,就不能提供足够的自主
OH通常是指站立位较平卧位时
OH在老年人群中发生较普遍,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神经源性的原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非神经性源性的原因(低血容量、心功能障碍、药物影响)。神经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如
2016 AAS/NPF神经性直立性低血压共识提出了逐步诊断流程,于诊所内或家庭监测体位变化前后血压、心率,评估引起OH的药物(如降压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予以酌情减量或更改,进一步筛查OH的原因,排除心源性、血管源性及医源性等非神经源性原因后,完善专科检查如自主功能检查等(见下图)。
图1 神经性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流程
OH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神经性直立性低血压治疗包括评估和调整患者目前服用的药物,生活干预措施包括保证饮水量补充血容量,调整盐摄入量,较低体力的训练和中度、非剧烈活动,睡觉采取头高位等,如非药物治疗无法适当改善患者症状,需要药物治疗(如
我们了解了直立位与低血压的关系,那么,直立位会不会引起高血压表现呢?如果可以引起,其发生机制又是什么呢?
直立性高血压
直立性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同属体位性血压异常,目前直立性低血压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关于直立性高血压(OHT)的报道却相对较少。
OHT通常是指在站立位时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OHT定义尚缺乏统一标准,多数研究以卧位血压正常,直立后3分钟,收缩压升高≥20 mmHg和(或)舒张压升高≥10 mmHg为OHT。
OHT的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归纳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图2 直立性高血压机制
虽然OHT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但意义却不容小觑:①OHT被认为是高血压前期的一种形式,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②OHT与清晨血压快速上升和夜间血压过度下降有关,增加了中心动脉压力和动脉血栓形成概率;③OHT患者发生
OHT的治疗方法包括适当体育锻炼,避免突然改变姿势,避免穿紧身衣以及药物治疗(α1受体阻滞剂、α2受体阻滞剂、新型钙通道阻滞剂、镇静剂、抗惊厥类)等。
小结
直立性低血压的防治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关于直立性高血压的研究和认识仍存在局限和不足。此外,直立位也可引起心律失常的表现,后续文章将继续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Gibbons C H, Schmidt P, Biaggioni I, et al. The recommendations of a consensus panel for the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associated supine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7, 264(8):1567-1582.
[2] 刘德宇, 向际兵, 王成. 直立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 29(6):471-47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