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目前对bAVM的干预性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及多种方式联合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方式或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可作为bAVM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外科手术风险较大的位于颅内深部、功能区及破裂并伴有
为了给神经介入医生提供参考依据,bAVM介入治疗编写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及编写委员会专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使bAVM介入治疗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因、病理及诊断
bAV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38%~68%)、
推荐意见:(1)对于证实为自发性
适应证
bAVM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完全消除畸形团。bAVM的治疗需要建立在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应进行如下思考:(1)是否需要治疗:即治疗风险是否高于自然风险,干预性治疗后患者是否受益;(2)如何治疗:即选择何种治疗方式能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推荐意见:(1)破裂bAVM应给予积极治疗;(2)未破裂bAVM,若具有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或相关症状,建议积极治疗;(3)未破裂bAVM,若无上述危险因素,但由于bAVM的存在引发患者高度焦虑、影响工作和生活,症状明显或进行性加重者,可予介入治疗;(4)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及SRS治疗均可治愈的bAVM,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治疗策略
1. 完全性栓塞
推荐意见:(1)中小型、非功能区、供血动脉微导管超选性好的bAVM,可个体化制定完全性栓塞策略;(2)小型bAVM可一次性施行完全栓塞;中、大型bAVM推荐分期栓塞,一次性栓塞畸形团体积一般控制在1/3~1/2以内,推荐2次栓塞之间间隔4~6周,避免引起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
2. 开颅术前栓塞
推荐意见:(1)考虑行开颅切除的bAVM,若伴有开颅手术难以达到的深部动脉供血,推荐术前栓塞开颅术中难以达到的供血动脉;若伴有深静脉引流或高流量动静脉瘘,推荐术前部分栓塞,降低畸形团内的血流量;若畸形团体积较大(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供血动脉数目和引流静脉数目较多,推荐术前栓塞部分畸形团;(2)考虑行开颅切除的bAVM,宜在栓塞后早期(数日内)实施,有条件的医院可实施复合手术。
3. SRS治疗前栓塞
推荐意见:(1)对于拟行SRS治疗的小型bAVM,推荐介入治疗首先消除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后行SRS治疗;(2)对于拟行SRS治疗的中型bAVM,推荐行部分栓塞,消除危险因素的同时,使畸形团体积缩小后行SRS治疗。
4. 靶向性栓塞
推荐意见:(1)破裂bAVM急性期:DSA明确出血的危险因素,建议行靶向性栓塞;DSA未发现明确的出血危险因素,可待二期处理畸形团;(2)未破裂bAVM:可采取靶向性栓塞治疗相关危险因素。
5. 姑息性栓塞
推荐意见:目前难以治愈的bAVM,若引起出血、顽固性临床表现(如癫痫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可进行姑息性栓塞。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介入学组,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33(12): 1195-120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