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8年3月3-4日,“2018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3月3日上午来自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宁光教授就“新技术在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应用”这一主题,分享了瑞金医院将一些新技术应用于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的实例,非常有意思。
临床医学向更实用、精确和个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临床经验提升为临床规律,用转化医学将基础研究成果变成临床有效的诊治方案,用精准医学将基因组学及其他组学进展用于诊断和治疗,还有智慧医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被用于医疗。
临床症状从传统定性评价向定量化发展
技术的进步使生命科学成为数字科学,将主观感觉客观化,将客观现象数据化,下面宁光教授就以实例进行了相关介绍。
1.采用“紫纹图谱”进行
紫纹图谱构成:这个紫纹图谱根据紫纹的部分、数目、最粗的紫纹直径、紫纹颜色(采用色卡比对得出)对库欣综合征体征中的紫纹进行编码,如下。
紫纹图谱在库欣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疾病诊断年龄越轻者,越容易出现紫纹;有紫纹者午夜血皮质醇和24小时尿皮质醇显著高于无紫纹者;术后高皮质醇血症改善者紫纹颜色等级变小。
2.建立临床列线图预测
在临床上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个临床难题,肿瘤直径、位置、
用精准医学将基因组学及其他组学进展用于诊断和治疗
1.基因突变与内分泌肿瘤精准医学的共性特征
研究发现,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将
肾上腺库欣腺瘤也可分为PKA激活型和PKA非激活型。PKA激活型约为70%,肿瘤体积小,分泌能力强,StAR强阳性(StAR是激素合成关键限速酶)。PKA非激活型约30%,肿瘤体积大,分泌能力弱,StAR阴性(Science 2014,344:913-917)。
另外,通过研究发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由MEN1基因突变,累及甲状旁腺、胰腺、垂体等多个内分泌腺体,确定了胸腺类癌为MEN1新的组分,建议在MEN1患者中尽早常规展开胸腺类癌的筛查,以发现体积较小的未转移的肿瘤并尽快手术(Ye L, et al. 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18)。
2.用进化树确定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遗传特征
甲状腺结节成年人发现率高于30%,因此其良恶性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研究发现,24.3%腺瘤样结节存在SP0P、EZH1与ZNF148三个基因突变,腺瘤样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遗传进化路径迥异。首次发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遗传进化不同,同时证实绝大多数良性结节不会恶变,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Nat Commun 2017)。
建立临床表型分析平台:将研究转化为临床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都可以被用于医疗,比如建立临床表型分析平台对临床精准诊断非常有帮助。宁光教授讲到了
此外,计算机还可以学习自动肾上腺肿瘤区域标定,并生成“虚拟”图像用于临床培训,多维计算机辅助肾上腺疾病决策,这些均体现了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