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剂量
1. 不同的患者,其使用华法林的剂量不同,随着用量会在服用华法林2~7天出现抗凝作用。
2. 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的平均华法林剂量低于西方人。中国人的初始剂量为1~3 mg(国内华法林主要的剂型为2.5 mg和3 mg),可在2~4周达到目标范围。某些患者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
3. 华法林使用过量会出现过度抗凝的情况,因此,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不建议给予患者负荷剂量。由于该药物需要不定期监测INR,门诊患者了安全期间也不建议给予负荷剂量。
4. 如果需要快速抗凝,例如,静脉血栓栓塞症急性期治疗,给予普通
剂量监测
华法林的监测目标:华法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应用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需保持在2.0~3.0之间。它的剂量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华法林的使用过程中,要谨慎调整其剂量,避免由于频繁调整剂量而导致INR波动。
2. 如果连续监测的INR结果在目标范围之外就需要调整华法林剂量,监测过程中一次INR结果升高换货降低,需要及时查找结果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匆忙调整华法林剂量。
3.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华法林剂量调整的幅度比较小,建议采用计算每周剂量的方法,可能会比调整每日剂量更加精确。
4. 如果监测患者的INR一直比较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标范围上下0.5,不用调整华法林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在数天或1~2周时间中酌情复查INR。
5. 如果监测患者的INR超过了目标范围,可在华法林原剂量的基础上升高或降低5%~20%。
监测频率
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医疗条件来确定华法林监测频率。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天后要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至少维持2天。之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酌情数天至1周监测一次,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适当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1次。
门诊患者口服华法林在剂量稳定前应该数天至数周监测一次,当INR结果稳定后,可以延长至每4周监测一次;如果需要调整剂量,应该重复之前的监测频率直到INR稳定。
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并且机体的代谢功能降低,影响华法林清除,应该加强监测。另外,一些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INR监测频率容易受到诸多因素(依从性、合并疾病、合用药物及饮食等)影响,需要引起临床的关注。
总结
华法林的应用要谨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在使用过程中,规律监测INR保证抗凝治疗有效且安全,虽然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但是由于其上市时间短,其安全性监测及临床应用经验需要累及,华法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长期治疗的首选,在我国华法林仍然具有重要临床地位与广泛应用价值。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