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消化道异物是指在上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时排出而滞留的各种物体,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急诊内镜诊疗的4%。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上消化道异物主要包括短、钝异物,长异物,尖锐异物,金属性异物,腐蚀性异物,磁性异物,食管内食物团块,毒品袋等,其内镜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1. 短、钝异物
绝大多数短、钝异物可通过异物钳、圈套器、取石网篮、取石网兜等取出。若食管内异物不易直接取出,可推入胃内调整方位后再试行取出。胃内直径≥2.5cm的短、钝异物较难通过幽门,应尽早内镜干预;直径较小的胃内或十二指肠内异物若无胃肠道损伤表现,可等待其自然排出,若停留3~4周以上仍无法排出者,须内镜下取出。
2. 长异物
长度≥6cm的异物(如笔、牙刷、餐具等)不易自然排出,常用圈套器或取石网篮钳取。对于胃内较长异物,可将外套管置于食管-胃交界处,钳取异物后平稳退入外套管内,以免损伤黏膜。
3. 尖锐异物
鱼刺、禽类骨头、义齿、枣核、牙签、回形针、刀片等尖锐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易损伤黏膜、血管而导致穿孔等并发症的尖锐异物,应急诊内镜处理。内镜下取出尖锐异物时易划伤消化道黏膜,推荐使用保护器材以降低黏膜损伤风险。
(1)义齿:进食、
(2)枣核:误吞枣核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嵌顿于食管的枣核两端尖锐,较短时间内即可导致黏膜损伤、出血、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应急诊内镜处理。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枣核若无胃肠道损伤表现,绝大多数可在48h内排出体外,无法自然排出者应尽早取出。
4. 金属性异物
除常规钳取器械外,金属性异物可尝试在磁性异物钳吸引下取出。危险性较大或取出难度较高的金属性异物,可在X射线透视下行内镜处理。硬币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金属性异物,虽然食管内硬币大多数能自然排出,但建议择期内镜处理,不易取出者可推入胃内;胃内硬币若无症状,可等待其自然排出,停留3~4周以上未排出者,须内镜下处理。
5. 腐蚀性异物
腐蚀性异物易造成消化道损伤甚至坏死,确诊后应急诊内镜处理。纽扣电池是最常见的腐蚀性异物,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损伤食管后可能造成食管狭窄,须在数周内复查内镜,若狭窄形成,应尽早扩张食管。
6. 磁性异物
当多个磁性异物或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存在于上消化道内,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压迫消化道管壁,容易造成缺血坏死、瘘管形成、穿孔、梗阻、
7. 食管内食物团块
食管内食物团块可在内镜下取出或推入胃内待其消化后自然排出。不易完整取出的食物团块,可用异物钳、圈套器等捣碎后再行处理。除使用钳取器械外,部分异物可尝试外套管或透明帽负压吸引下取出。潜在食管病变(如嗜酸性食管炎、食管动力障碍、食管狭窄等)是发生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嗜酸性食管炎最为常见。内镜操作时应评估食管狭窄情况并在异物滞留部位的近端、远端钳取部分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8. 胃
植物性胃结石、
9. 毒品袋
毒品袋破裂后会造成致命危险,为内镜处理禁忌证。无法自然排出或怀疑毒品袋破裂的患者,应积极行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林金欢, 徐晖, 李兆申.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进展[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 32(12):864-866.
[2]徐晖, 林金欢, 李兆申. 我国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现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11):813-816.
[3]丁建明. 120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J]. 医药前沿, 2015(25):92-93.
[4]晏洁影, 雷平光, 李秋兰,等. 复杂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 19(7):661-663.
[5]中国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