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丽、张师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输卵管/卵巢绒毛膜癌(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改变的滋养细胞肿瘤(GTT),临床少见,多数为
1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
1.1 输卵管绒癌
输卵管绒癌是异位绒癌的一种,可以是原发性,亦可为继发性。原发性罕见,而继发性则系输卵管妊娠基础上发生的恶变,无疑属妊娠性绒癌的一种。发病年龄16~56岁,平均为33岁。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异位妊娠,少数发生于体外受精及输卵管绝育术后,也可与宫内妊娠伴行发生。据报道,输卵管绒癌的发病率约为1.5/106。
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输卵管绒癌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输卵管上皮
1.2 卵巢绒癌
卵巢绒癌根据来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继发于卵巢异位妊娠或卵巢葡萄胎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绒癌”或“妊娠性绒癌”,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系妊娠滋养细胞恶变而成。另一种则为卵巢生殖细胞发生恶变所致,多发生于儿童、未婚或
2临床表现
66%的输卵管/卵巢绒癌与异位妊娠症状相似,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异位妊娠混淆,常表现为:(1)停经史、下腹痛、异常阴道流血。(2)附件区包块。(3)子宫体积增大。(4)诊刮未见绒毛组织。(5)急腹症表现。(6)辅助检查:超声提示无宫内妊娠物及宫壁病灶,血hCG水平异常升高。
虽然输卵管/卵巢绒癌可继发于异位妊娠,但与异位妊娠的共存者非常罕见。Boynukalin等报道1例38岁患者,可疑“异位妊娠”入院,血β-hCG水平为1.5 kU/L。
3异位妊娠与输卵管/卵巢绒癌鉴别诊断
3.1 辅助检查
(1)血β-hCG水平测定:异位妊娠和输卵管/卵巢绒癌患者血β-hCG均升高,但输卵管/卵巢绒癌患者在“停经”后的很短时间内血β-hCG即异常升高,而异位妊娠血β-hCG极少超过10 kU/L。为此,Nayama等认为,异位妊娠血β-hCG>50 kU/L的可能性小于0.1%。有鉴于此,对血β-hCG异常升高的“异位妊娠”者,需警惕输卵管/卵巢绒癌的可能。(2) MRI、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输卵管/卵巢绒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异位妊娠和输卵管/卵巢绒癌患者超声均可能出现附件区肿物,但异位妊娠附件区包块血流信号多位于肿物周边,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输卵管/卵巢绒癌动静脉血流信号均丰富,可用以鉴别。(3)
3.2 鉴别要点
综合大量散在病案报道,多数误诊的病例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存有一些未被重视的异常迹象,提请临床医师警惕及审慎考虑这些因素,或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诊断。
3.2.1 术前
当生育期女性表现为停经、腹痛、血hCG水平异常升高和盆腔包块时,除考虑常见的异位妊娠外,需谨慎排除输卵管/卵巢绒癌。当临床表现为hCG异常升高的非活胎异位妊娠,应警惕输卵管/卵巢绒癌可能;对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需严密动态监测血hCG水平,利用相关排除性检查如胸部及颅脑CT、子宫内膜活检等辅助手段,做到有的放矢。
3.2.2 术中
如采取上述监测手段仍无法明确,必要时及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注意仔细检查病灶部位。当血hCG水平异常增高,同时病灶中未见绒毛,应高度怀疑输卵管/卵巢绒癌,并建议冰冻切片检查。
3.2.3 术后
组织学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术后严密随防血hCG的变化,及时预警复发及耐药。
4治疗
对于血hCG异常升高,或拟诊“异位妊娠”而行药物保守治疗后hCG的变化不符合疾病转归规律者,在完善胸部和颅脑CT及子宫内膜活检等相关辅助检查后,建议适时进行腹腔镜检查。术中应仔细、全面探查盆腹腔器官,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
4.1 妊娠性绒癌
目前对于妊娠性绒癌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多主张采用化疗为主,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研究表明,手术后辅以化疗可以缩短化疗的疗程,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降低化疗副反应。对于无转移、早期或有生育要求者可行输卵管、卵巢或患侧附件切除术,以保留其生育功能,术后辅以化疗;对于有转移、晚期或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转移灶切除术,术后尽早、足量、规范化疗。妊娠性绒癌对化疗敏感,甚至对晚期患者,给予规范的化疗仍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4.2 非妊娠性绒癌
非妊娠性绒癌对化疗敏感性较妊娠性绒癌差,易于复发,处理方式与原则存有争议。
Larish等提出,对于非妊娠性绒癌的治疗,手术治疗是必要手段,但往往因瘤体较大,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和侵犯部位广泛,建议术前给予多疗程化疗,待血hCG近正常,肿瘤负荷减少后行根治性手术,以减少化疗疗程,降低复发。Choi等汇总分析了7例不同作者报道的卵巢非妊娠性绒癌,发现手术联合术后化疗预后较好。Exman等报道,卵巢非妊娠性绒癌可按照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实施细胞减灭术辅以术后BEP(
4.3 化疗方案的选择
有学者提出,对输卵管/卵巢绒癌患者的处理应依据FIGO2000滋养细胞肿瘤的分期及预后评分标准进行分期及预后评分,化疗方案可参照GTT的治疗方案。然而FIGO评分系统适合子宫病变,输卵管/卵巢绒癌在运用该预后评分系统时,会存在一些难以界定的问题,所以化疗方案亦不便于做统一界定。Karaman等报道1例31岁女性,因可疑“异位妊娠破裂”行手术治疗,术前血β-hCG为 29 251.4 U/L,术后病理为原发性输卵管绒癌,FIGO分期为Ⅰ期,给予3个疗程单药
5随访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血清β-hCG水平作为疗效判定的主要标准。但血清β-hCG达到正常值并不等同于滋养细胞均已被清除,通常将血清β-hCG≤2 U/L作为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正常值。但据预实验研究,体内存在105个滋养细胞,血清内方能测得1U/L的hCG。因此主张巩固化疗作为血清β-hCG正常后的必须选项。一般主张低危患者巩固1~2个疗程,高危患者巩固2~4个疗程。出院后做好门诊随访工作,目前对于随访时限尚无统一规定。Mehrotra等提出需终身监测血hCG水平。有学者则认为至少接受5年的跟踪监测,前2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血β-hCG水平。影像学随访持续2年。国内学者推荐定期随访血hCG水平及影像学检查,前5年定期监测血hCG水平,5年以后每年监测1次血hCG水平直至终身,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化疗结束1年后随访血hCG水平正常者,可解除避孕。
6结语
输卵管/卵巢绒癌虽然少见,误诊为异位妊娠者比比皆是,适时的血hCG水平监测,必要的胸部和颅脑CT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及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等辅助手段均有助于鉴别诊断。对于难以确诊者,开腹或腹腔镜探查获取组织病理学依据,是诊断输卵管/卵巢绒癌的金标准。在异位妊娠诊治临床工作中,只有高度警惕这类疾病存在的可能性,方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9):888-89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