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转载请务必于开头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版权责任。
胶囊内镜的诞生开辟了内镜技术医学应用的新领域,且与
一、小肠胶囊内镜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
1.小肠胶囊内镜检查适应证
(2)疑似
(3)疑似小肠肿瘤。
(4)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5)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6)检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2.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一旦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2)相对禁忌证
①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瘘管。
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
③吞咽障碍者。
④孕妇。
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主要适应证
1.疑似Barrett食管。
2.疑似食管炎。
3.疑似食管静脉曲张。
4.需要食管内镜检查,但不愿接受/不能耐受胃食管检查者。
三、结肠胶囊内镜检查主要适应证
1.需要接受
2.结肠镜检查无法达到回盲瓣,同时无消化道梗阻者。
3.
4.普通人群的结肠筛查。
5.不推荐用于确诊疑似的炎症性肠病。
6.不推荐用于结肠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
四、食管及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同小肠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首次做到了在患者毫无痛苦的生理状况下获得消化道尤其是整个小肠的影像资料,是消化系统无创性诊断的一种革命性技术创新。与插入式内镜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依从性好、无须麻醉、图像清晰、资料利于会诊及教学等优点。
胶囊内镜的主要局限在于无法取得活组织切片检查、无法进行治疗操作、周转时间长、仅在黏膜表现可视化、拍摄图像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不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观察等方面。胶囊内镜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胶囊滞留(或非自然排泄),发生率在1%-2%,一般认为胶囊内镜检查后胶囊停留于胃肠道2周以上则定义为胶囊滞留。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