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胃炎是指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通常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仅有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过程的称为胃病。
根据临床发表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内镜与组织学标准,可分为急性及
急性胃炎通常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特殊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炎如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
一、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又称非特异性胃炎、急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
1.理化因素: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屏障。
2.生物因素:细菌及其毒素。进食污染细菌或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即急性胃肠炎。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常见毒素有
3.其它:胃内异物或
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感染或进食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有
治疗
1.一般治疗
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给予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多饮水,腹泻较重时可饮糖盐水。
2.对症治疗
①腹痛者可行局部热敷,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如
②剧烈呕吐时可注册
③必要时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药,如
3.抗感染治疗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但由细菌引起尤其伴腹泻者,可选用小劈柴、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给予静脉补液,可选用平衡盐溶液或5%
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病因
1.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
2.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较强,主要途径包括: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对黏膜下血管的损伤,以及损伤引起大量炎症介质产生, 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
3.应激: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颅内病变、败血症和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应激可使胃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导致胃黏膜损伤,糜烂、出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溃疡。由烧伤引起的称为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称为Cushing溃疡。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可无临床症状或为原发病临床症状掩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
治疗
原则是去除致病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三、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误服或误用强酸等后引起胃黏膜广泛腐蚀而造成的急性胃炎,严重者可出现穿孔。
病因
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
临床表现
吞食腐蚀剂后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为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中上腹剧烈疼痛,常伴有吞咽疼痛、眼下困难、频繁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呕血、
治疗
属于严重的急性中毒,必须积极抢救。服毒后除了解毒剂外不进食其他食物,严禁洗胃,以避免穿孔。若服强酸,可给予牛奶、蛋清或植物油,但不宜使用碳酸氢钠中和强酸,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腹胀,甚至胃穿孔。服用强碱,可给予食醋或适量果汁常常给予抗菌药物以防止感染。抑酸药物应静脉足量给予维持到口服治疗,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病灶的损伤。发生食管狭窄时,可用探条扩张或内镜下球囊扩张。
四、急性化脓性胃炎
较少见,多继发于全身系统性感染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感染。多由化脓性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至胃黏膜下层,引起急性炎症,并可扩展至胃壁全层,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
病因
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本病以全身败血症和急性腹膜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常混有胆汁,少部分可呕吐出脓血样物,具有诊断价值。可并发胃穿孔、腹膜炎、血栓性门静脉炎及肝脓肿。
治疗
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包括早期足量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纠正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形成局限性脓肿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胃部分切除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