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五问
2017-02-1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测试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一般是因生长激素(GH)持久过度分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前、骨骺未融合者表现为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相对罕见,你对其了解多少?一起来做个小测试吧!


1. 以下哪一项为肢端肥大症的最常见原因?


A. 下丘脑肿瘤引起生长激素(GH)释放激素(GHRH)分泌增加

B. 非内分泌肿瘤的异位GHRH分泌

C. 垂体瘤或增生

D. 非内分泌肿瘤的异位GH分泌



过量IGF-I作用的原因分为以下三类:


● 原发性垂体瘤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量


● GHRH分泌增加或下丘脑功能失调


● IGF结合蛋白分泌过量,从而延长循环IGF-I半衰期


目前为止,大多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GH激素分泌型垂体瘤或增生,导致GH分泌增加的其它原因相对少见,包括下丘脑肿瘤引起的GHRH分泌增加、异源性GHRH分泌和异源性GH分泌。故选C。


2. 以下哪一项有关肢端肥大症流行病学的表述最准确?


A. 巨人症比肢端肥大症更常见

B. 肢端肥大症通常诊断延误

C. 肢端肥大症发病年龄以10~20岁者多见

D. 男性相对于女性更可能患病



巨人症的发病非常罕见,迄今约100例报告。肢端肥大症相对于巨人症更常见,年发病率3-4/100万,患病率为40-70/100万。


肢端肥大症的发病年龄以20~29岁者多见;起病隐匿,疾病诊断一般延迟5~15年,平均延迟8.7年。男性肢端肥大症诊断的平均年龄为40岁,女性为45岁。肢端肥大症的发病无性别差异。故选B。


3. 以下哪一项在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更常见?


A.视野缺损

B.高泌乳素血症

C.性激素缺乏

D.凸颌



肢端肥大症起病隐匿,症状可能先于诊断数年。其症状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引起:症状由颅内肿瘤占位引起、症状由GH/IGF-I过量引起。肿瘤占位引起的症状受颅内肿瘤大小的影响。头痛和视野缺损为最常见症状。而GH/IGF-I过量引起的症状如下:四肢软组织增厚和肿大、凸颌、自觉鞋帽及手套等变小、出汗多、唇厚舌大、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增加、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高磷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结肠息肉等。故选A。


4. 以下哪一项对于肢端肥大症诊断的表述准确?


A. 所有疑似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应该常规行影像学检查

B. GH是肢端肥大症最可靠的生化指标

C. 大多数肢端肥大症患者口服葡萄糖后GH水平在5-10 ng/mL

D. 疑似肢端肥大症的患者IGF-I值升高,表明体内GH过量



IGF-I是肢端肥大症最可靠的生化指标。符合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的患者在出现IGF-I值升高时一般表明患者体内GH过量。IGF-I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一般在肢端肥大症生化诊断明确后行影像学检查。仅有少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口服葡萄糖后GH水平在5-10 ng/mL。故选D。


5. 以下哪一项有关肢端肥大症治疗的表述准确?


A. 药物治疗是肢端肥大症的一线治疗选择

B. 放射治疗常规用于大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

C. 对于大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D. 生长抑素、多巴胺类似物和GH受体拮抗剂应常规用于需要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2014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肢端肥大症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包括:


● 对于大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的肿瘤切除为主要治疗选择。


● 为确定是否有肿瘤残余手术后至少12周后应行影像学检查


● 应该全面评估垂体瘤和垂体机能减退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 药物治疗仅用于伴有持续性术后疾病的患者


一般来讲,如果手术后GH分泌过多推荐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仅作为GH瘤的辅助方法。生长抑素、多巴胺类似物和GH受体拮抗剂是治疗GH过量的主要选择,一般用于初次手术失败后以诱导完全缓解。故选C。


综上所述,答案为C、B、A、D、C


医脉通编译自:Fast Five Quiz: Test Your Knowledge of Acromegaly.Medscape.February 15, 201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