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发布
2016-04-20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包括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二者均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的发病率约为30/10万男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共同制定了《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供临床医生参考学习。

 

《指南》认为,DMD/BMD患者dys缺乏主要导致了骨骼肌细胞膜缺陷,细胞内的肌酸激酶等外漏,肌细胞坏死、脂肪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DMD早期的主要表现为下肢近端和骨盆带肌萎缩和无力、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鸭步和Gowers征,晚期可出现全身骨骼肌萎缩,通常在20多岁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减缓病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BMD患者的临床过程与DMD相似,但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DMDBMD的诊断大致相同,本《指南》只涉及DMD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内容。


临床特征


DMD患儿在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大约1/3的患者智力轻度下降。患儿情绪不稳定,不愿与人交往或有破坏性举动。

 

诊断


对于典型的DMD患儿,若基因检测已确诊,则不需要做肌肉活检和肌电图检查;若要了解患儿肌肉dys表达的程度并判断病情的轻重,则需要做肌肉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治疗


迄今为止尚无治愈的方法,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以神经科医生为主,联合呼吸科、心内科、康复科、心理科的医生、DMD专职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指导。

 

预防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人工流产患病胎儿就显得格外重要。当携带者怀孕以后应进行产前基因诊断,若是病胎则终止妊娠,防止患儿出生。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年2月27日第31卷第4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