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Best of ASCO Event in China(BOA)”会议于7月10~11日在杭州召开。医脉通有幸在会议期间采访到李进教授,李教授结合ASCO上
医脉通:感谢李教授接受医脉通的访谈。今年ASCO公布了PD-1抗体用于晚期胃和胃食管结合部的ⅠB期研究。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应用,将来是否有希望将免疫治疗作为胃癌的常规治疗?
李教授:最近一段时间,免疫治疗引起了广大科学家和医疗界的重视。其实,免疫治疗这个议题在多年来一直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个梦想。我们知道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基因突变外,还跟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同时,我们也一直探索应用免疫治疗的方法治疗肿瘤,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屡战屡败。虽然,免疫治疗在过去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在临床上应用这个理想还相距甚远。
今年ASCO会议上的这些报告,提供的这些临床数据,非常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胃癌上,因为胃癌生存期很短,晚期复发转移胃癌病人生存期通常是一年左右,即使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别是
目前ⅠB期试验刚做完,它的疗效已经充分体现,特别是有效率已经达到30%以上。以前在评价化疗药物的时候,有效率10%可作为评判化疗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我们知道不能把所有的病人都拿来做评判,或者治疗,而是要挑选适合这个药物的病人,即能够获益的人群,去应用这种方法治疗,就是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分子靶向治疗,未来也会包括化疗。回到这个试验中获得30%的有效率,是相当令人振奋的,在胃癌领域还没有一个免疫方法能够获得这么高的有效率,这么长的中位生存期。因此,我认为在胃癌免疫治疗的探索上,确实令人大受鼓舞。当然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胃癌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这类药物做治疗?毕竟有效率才30%,疾病控制率在一半左右,绝大部分病人都能够获益的这种现象尚不存在。也就是说,即使是应用PD-1或PD-L1单克隆抗体,也只是一部分病人能够获益。
综上,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能够甄别获益人群?所以,后面的路还很长。首先,我们要证明,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性,需要开展2期,III期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然后,再探索为什么一些病人有效,而另外一些病人无效?我们要探索分子标志物的方法,开发这些能够预测预后或者预测疗效的标志物。那时,我们才能够说正在迎来免疫治疗的春天。当通过分子标志物筛查使80-90%的病人获益,才是免疫治疗春天的到来。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仍不能停步,因为应用这个方法筛查后,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效,这部分病人怎么办?所以,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科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继续探索,孜孜不断追求目标。
医脉通:在分子标志物的选择上,现在有哪些可能的标志物,或者说在除了分子标志物外,免疫治疗还有哪些难点未来需要进一步考虑?
李教授:鉴于PD-1/PD-L1表达的程度,能不能真正的预测其疗效,是进一步考虑的难点之一。现在病人数很少,在胃癌中只有几十个病人。未来要通过大样本,可能需要筛查上千例大样本,来验证PD-1/PD-L1的检测的意义,PD-1/PD-L1的表达程度是否与疗效相关。如果在大样本人群里能够验证其相关性,PD-1/PD-L1监测才能真正成为分子标志物,如果不能够验证,我们还要探索为什么这些病人有效,而那些病人没有效,背后真正的因素是什么。需要把这个因素找出来之后,才能够确定用哪种分子标志物去指导临床用药。
医脉通:本次ASCO年会公布了胃癌靶向治疗的一些研究,包括MET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这些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影响?
李教授:今年胃癌靶向治疗带给我们的是沮丧而非惊喜。过去我们认为c-MET治疗通路在胃癌方面的作用机制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它的配体就是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c-MET传导通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研究c-MET通路时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一个是针对c-MET本身这个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一个是针对c-MET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另外一个就是针对HGF的单克隆抗体。这三种途径都是阻断c-MET信号通路的有效途径。而今年的HGF研究,就是用这个单克隆抗体治疗c-MET高表达病人,研究结果非常令人失望。c-MET高表达病人不能从抗HGF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中获益,相反病人生存期还缩短了一到两个月,有效率也下降了>5%。所以,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但损害了有效率,也损害了PFS和OS,这个药物宣告失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挫折。
那么,我们是否对c-MET通路失去了希望?答案也不一定。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停止抗c-ME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或临床研究。但是c-MET小分子靶向药物在全世界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到底鹿死谁手,现在真的很难预料。但是,我相信这个靶点是病人的关键驱动基因,如果针对c-MET靶向药物小分子能够很好地抑制c-MET信号通路的话,它能够做得成功。只是因为c-MET高表达或者扩增的病人来说,在胃癌c-MET抑制剂中尚在探索,是我们要多加考量的。
到底用哪个指标衡量靶向药物的有效性,需要探索。这些工作期待于未来做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以便最后比较哪个指标,或者哪个分子标志物能够作为真正的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MET通路研究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重大突破,虽然在I期临床中发现了一些有效性,在一些病人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离真正成功,可能还要走五到八年,也许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还要期待未来。
医脉通:今年ASCO会议上有没有针对其他靶点或通路的胃癌靶向研究让我们看到希望?
李教授:目前在胃癌领域,今年ASCO会议能够影响日常诊疗常规的药物或者研究不多。能够引起大家广泛注意的也只是PD-1/PD-L1单克隆抗体,其实它也是个分子靶向药物,只是针对免疫调控的一个分子靶向药物,所以说PD-L1单克隆抗体也是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进展。
医脉通:谢谢李教授的精彩讲解。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