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建平教授:临床降脂治疗策略
2012-07-19 来源:医脉通
        强化降脂治疗一直是防治心血管疾病领域一个热门的话题,在第二届北京大学转化医学论坛该话题也成了与会专家们热点谈论的对象。究竟什么才是强化降脂治疗,如何强化才是合理,生活方式干预在强化降脂中有什么帮助的等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关心的话题。就这些问题,我们医脉通记者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请他为我们做一下详细的解读。  
               
李建平     
      李建平: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中国心血管病学研究杂志编委、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教师。
 
       医脉通:李教授,您好!我是医脉通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刚才报告中指出需要强化降脂治疗,以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标,您对于强化降脂治疗是如何理解的?
 
       李建平教授:一直以来我们都喜欢采用联合降脂,但其实单纯使用他汀类也是可以达到强化降脂目标。强化降脂的概念不是一定要多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才叫强化,而是指降脂的幅度。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国内和国外的数据,不同国人之间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并不需要多大剂量的他汀就能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50%以下。所以达标并不是特别困难,关键是正确认识强化降脂的理念,医生和病人都应该注意到这点,关键的还是医生应该认可,按照目前指南的推荐达到降脂的标准。

医脉通专访李建平

       医脉通:对于部分患者,临床上仍然可见单药治疗仍很难达标的情况,在联合用药方面有哪些很好策略吗?

       李建平教授:如果临床上单用他汀类降脂还是不能达标的话,可以从抑制胆固醇吸收这个途径着手,如加用依折麦布。目前从数据上看,使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加上标准剂量的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基本上都可以达到临床治疗达标。

       医脉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最近的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012年会上关于是否放弃HDL研究,引起了专家们的大讨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建平教授:我觉得目前为止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治疗仍然是有争议的。国内新出的降低心血管剩留风险的指南中也提到这一点。我觉得目前为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更广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同时,我理解的剩留风险不单纯仅限于血脂相关性剩留风险。心血管疾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它不是由血脂一个因素引起的。现在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糖、血压的、生活方式等等。但还有很多是我们所未知的,我觉得都应该考虑到我们残余风险研究范畴内,对剩留风险的研究不仅仅限制在血脂领域。
                                                                                  
       医脉通: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心血管防治是实用且经济的方式,就像您研究里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来达到治疗临床前病变的目的。这些强化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呢?您觉得对于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有哪些指导意义?

       李建平教授:其实生活方式干预更多的是一个理念,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的生活方式干预的结果推广到患者日常的生活中会有困难,因为这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是要有专门的从事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指导。我们研究中是使用一个能量计测仪详细地记录患者能量摄入及消耗情况,并分类成有效运动量、总运动量等数据。根据数据制定一些建议,监测患者是否达到有效运动标准,指导患者如何达标,并对以后的计划做出指导。这种研究的结果,它的教育意义和理念实际上要远远大于临床操作的意义。作为临床医师,不可能把生活方式干预强加给患者,使每一个人都改变其生活方式。但有义务使患者都明确理念:非药物治疗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很有帮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