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ENKTCL治疗实践:戈利昔替尼凭持续缓解打开长期生存通路
2025-10-09 来源:医脉通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临床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1-2。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子(STAT)信号通路在ENKTCL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针对该通路的精准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戈利昔替尼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阻断JAK1-STAT3通路的信号转导,在T/NK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3。本文特邀江西省肿瘤医院李午平教授、钟幸教授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为大家带来2例接受戈利昔替尼治疗的ENKTCL病例,以期为血液科医师提供诊疗参考。


病例1:戈利昔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高危ENKTCL达CR


患者,男,49岁。


现病史:2021-3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吞咽不适,进食流质食物后症状缓解,患者未予重视。后上述症状加重,至我院就诊,颈部MRI平扫示:1.舌根部肿块,考虑恶性肿瘤,建议增强;2.左颈部增大淋巴结,考虑转移。为进一步诊疗,于2023-04-23入我院。


查体:左颌下、颈部触及肿物,大小2cm×2cm,表面光滑,质地中,活动度尚可。舌根部、左侧口咽壁处见一肿物,大小约3cm×3cm,表面充血,伴溃疡,覆盖少许白色分泌物。


影像学检查


口咽MRI平扫+增强(2023-4-25):1.会厌劈裂、口咽左侧壁、舌根部见T1WI稍低信号,T2WI及DWI稍高信号不规则肿块影,病灶大小4.3cm×2.6cm×7.3cm,侵犯左侧软腭;2.左颈部见数枚T1WI稍低信号、T2WI及DWI稍高信号结节,大者大小约2.0cm×1.6cm,转移瘤可能。


图片

图1 患者口咽部MRI表现


病理检查


左侧口咽、舌根活检(2023-4-25):(口咽、舌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BER原位杂交(+),Ki-67(+70%),CD3(+),TIA-1(+),LCA(+),CD56(+),CD43(+),CD2(+),CD8(+),Mum-1(+),Bcl-2(+),Pax-5(-),CD20(-),CD10(-),Bcl-6(-),CD4(少量+),CD30(-),CK广谱(-),p40(-),P63(-),P16(-),EGFR(-),34βE-12(-)。


疾病诊断


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ⅡB期,PINK-E评分1分);2.口腔感染,口腔黏膜溃疡;3.轻度贫血


治疗历程


表1 患者整体治疗历程

图片


注: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PR:部分缓解;CR:完全缓解;SD:疾病稳定;SAE:严重不良事件



一线治疗:


2023-5至2023-11,予P-GEMOX方案治疗4个周期+局部放疗,再行P-GEMOX方案巩固2个周期。疗效评估达CR。

2024-10患者出现右侧面部肿胀,伴口腔疼痛、分泌物增多、口臭明显,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2024-12我院PET-CT示:1.右颊部软组织肿块,FDG代谢增高,SUVmax 20.7,考虑为治疗后肿瘤复发;肝左叶稍低密度结节,考虑为肿瘤浸润可能;2.食管上段管壁增厚伴FDG代谢增高,建议结合食管镜检以排外肿瘤浸润。诊断为: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ⅣB期,PINK-E评分3分)高危;2.恶性肿瘤复发。


二线治疗:


2024-12,患者入组“SHR2554对照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淋巴瘤疗效的双盲、随机、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2024-12-19起行SHR2554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Ⅳ度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发热

2025-1-2我院颅脑鼻咽MRI示:1.“口咽NK/T淋巴瘤治疗后”复查,病变范围稍有增大;2.脑白质散在脱髓鞘改变较前相仿。考虑临床试验药物副作用大且服用后口腔肿块并未缓解,反复高热(体温40℃),结合近期影像表现及身体实际情况,评估后决定予以出组。


三线治疗:


自2025-1-22起,予戈利昔替尼150mg qd联合PD-1单抗200mg ivgtt q3w方案治疗6个周期,疗效评估达CR。治疗期间患者出现Ⅱ度白细胞减少,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好转。

2025-8-26随访,患者仍维持CR。

截至目前,患者继续戈利昔替尼+PD-1单抗治疗中


图片

图2 戈利昔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前后患者影像学表现


病例分享:江西省肿瘤医院钟幸教授


病例2:戈利昔替尼维持治疗老年ENKTCL实现持续缓解


患者,男,77岁。


现病史:2024-7患者因反复咽痛不适至我院就诊,行右侧扁桃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NK/T细胞淋巴瘤。2024-8起于外院行PD-1单抗+LEP方案治疗,用药间期行局部放疗,期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药物耐受不佳,予暂停治疗,感染控制后行第2疗程用药。2疗程用药结束后完善增强MRI提示疾病进展(PD),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当前不服药,近期监测血压控制可。2018-4患者因“胸壁肿物”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肉瘤”,予规律桥接放疗。后两次复发,末次手术时间为2024-7-18。


影像学检查


PET-CT(2024-8-24,外院):鼻咽右后壁、鼻咽-口咽左侧壁及喉咽右后壁多发病变,伴糖代谢增高,考虑恶性;左侧胸壁肉瘤切除术后改变,左侧第5肋旁胸壁软组织增厚,糖代谢增高。


病理检查


右侧扁桃体病理+免疫组化:溃疡伴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结合免疫组化及EBER,NK/T细胞淋巴瘤不能除外。免疫组化:CD20(灶+),PAX-5(灶+),CD3(+),CD2(+),CD4(-),CD8(个别+),CD56(+),CD30(-),ki-67(90%),CK(-),CD99(-),CD246(-),GB(+),TIA-1(+),Perforin(+);原位杂交:EBER(+)。


疾病诊断


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lugano分期Ⅱ期,A组,PINK 2分,累及鼻咽部),2.肺部感染;3.高血压;4.免疫缺陷;5.营养风险


治疗历程


表2 患者整体治疗历程

图片


2024-8-26起于外院行PD-1单抗+LEP方案2疗程治疗,出现肺部霉菌感染,暂停治疗。2疗程后增强MRI提示疾病PD。


2025-3至我科就诊,考虑患者高龄,合并症与并发症较多耐受不佳,且NK/T淋巴瘤继续进展,经过我院淋巴瘤多学科讨论后,予调整治疗方案为PD-1单抗+米托蒽醌脂质体+戈利昔替尼。


2025-3-24至2025-5-31行3疗程PD-1单抗+米托蒽醌脂质体+戈利昔替尼治疗。3疗程后中期评估,PET-CT(2025-06-24)评估疗效:PR。


2025-7-1继续第四疗程PD-1单抗+米托蒽配脂质体+戈利昔替尼治疗。用药后完善颈胸腹盆增强CT和鼻咽部增强MRI评估CR。患者每疗程后出现粒细胞减少,发热,经积极支持防治感染控制。


2025-8-6第五疗程PD-1单抗+米托蒽醌脂质体(减半剂量)+戈利昔替尼治疗。用药期间患者间断有低热,乏力,伴CMV感染,予加强抗病毒、过继免疫支持等对症,同时戈利昔替尼调整为150mg qod单药维持至今,耐受尚可。


图片

图3 治疗后患者PET-CT表现


专家点评


李午平教授


复发/难治性(R/R)ENKTCL预后极差,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4。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T细胞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3。戈利昔替尼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精准阻断JAK1-STAT3信号通路,为R/R ENKTC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JACKPOT8研究B部分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4.3%,CR率为23.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20.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3个月3;其中R/R ENKTCL患者的ORR达57.1%,CR率达43%5。上述数据充分印证了戈利昔替尼治疗R/R PTCL具有深度缓解和长期生存的优势3。基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已将戈利昔替尼纳入R/R ENKTCL的治疗推荐。除单药疗效显著外,戈利昔替尼与PD-1单抗联合治疗也显示出协同增效的潜力。Science研究表明,JAK抑制剂可通过阻断γ-干扰素信号通路,下调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减少T细胞功能耗竭,从而增强PD-1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这一机制为联合策略提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6-7。病例1中患者经历多线治疗(包括P-GEMOX化疗、放疗及SHR2554临床试验)后仍复发并伴严重不良反应,后续采用戈利昔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6周期后达CR,且耐受性良好。该病例印证了戈利昔替尼在临床实践中不仅可实现深度缓解,还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尤其在与PD-1单抗联用时显示出协同增效潜力,为高危R/R ENKTCL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路径。


李彩霞教授


老年R/R ENKTCL患者治疗通常面临诸多挑战,这类患者常因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多、化疗耐受性差等,使得治疗方案选择受限。在保证疗效同时,需兼顾治疗安全性,尽可能降低治疗相关风险。


戈利昔替尼作为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精准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3。更值得注意的是,JAK抑制剂可通过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直接参与调控PD‐1/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改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这提示多通路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耐药性,提高疗效3


病例2为老年ENKTCL患者,一线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因疗效欠佳,同时不良反应多,二线治疗采用戈利昔替尼联合PD-1单抗+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治疗,用药期间合并血液学毒性、发热等不良反应,经广覆盖抗感染、促造血支持、过继免疫增免等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控,能耐受治疗。同时评估结果显示,患者获得了疾病持续CR的缓解效果。戈利昔替尼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及减低剂量化疗协同,增强了抗肿瘤疗效,这一联合治疗模式优化了疗效与安全性平衡,即使在高龄、基础状况欠佳的患者中,仍可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为改善生存预后带来希望。该病例印证了以戈利昔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能够为R/R ENKTCL患者,特别是老年虚弱人群带来更深缓解和更长生存的可能。未来期待更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生存获益。


图片

李午平 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肿瘤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学会淋巴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白血病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研究型医学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江西省“百人远航”计划人才,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 血液病理系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

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性的诊治。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


钟幸.png

钟幸 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内科党总支书记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访问学者、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

江西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

江西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常委、秘书

CSCO第5届“35 under 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血液肿瘤组第1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厅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及免疫调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与基础


图片

李彩霞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淋巴瘤亚专科主任

血液国际特需病区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感染学组委员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淋系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干细胞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参考文献
1.Costa RO, et al. Front Oncol. 2023 Jul 17;13:1175545. 
2.王雅婧,张红玲,宋鹤,等.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50(06):691-694.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白血病·淋巴瘤,2024,33(9):513‐518. 
4.Yan Z, et al. Front Immunol. 2023 Feb 7;14:1088685.
6.Zak J, et al. Science. 2024;384(6702):eade8520.
7.Mathew D, et al. Science. 2024;384(6702):eadf1329.
8.Chen B, et al. Cancer Med. 2018 Dec;7(12):5952-596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