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21日,第五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天津顺利举行。大会以“中西医携手,共筑儿童健康港湾”为主题,聚焦儿童健康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涵盖儿童呼吸、感染、免疫、神经发育等多学科方向,邀请各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学术热点、解读最新指南标准与学术成果等,推动中西融合诊疗方案的前沿学术交流与广泛临床应用,以促进中西融合事业的全面发展。
大会共设立了九个专题论坛,其中专题五聚焦于儿童青少年“两动一闭”(即
郑毅教授
王素梅教授
何凡教授
韩新民教授
其中,在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融教授的主持下,天津市安定医院孙凌教授带来了题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症-病-证’三维诊疗体系构建与循证验证”的主题汇报。
马融教授
孙凌教授
孙凌教授介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据估计,中国有超1000万儿童青少年患有某种轻度TD。最新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中国儿童TD的患病率约为6.1%,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3%。目前TD的常规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但药物副作用及病情反复导致家长依从性低,且现有方案多侧重症状控制,缺乏对病因与体质的系统性整合,亟需突破。在此背景下, “三维诊疗体系”应运而生,即通过“症(表现)-病(机制)-证(体质)”联动,实现标本兼治,有助于推动标准化诊疗规范建设,制定统一临床指南,并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诊疗能力。中西医在TD的认识上虽各有侧重,但具备协同增效的潜力,二者结合不仅有助于增强疗效,还能减少不良反应,预防复发。
在中成药治疗方面,作为首个进入欧美指南且具备有力证据的儿童创新中成药,
芍麻止痉颗粒取得的良好表现,与其多通路协同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芍麻止痉颗粒可通过
更重要的是,芍麻止痉颗粒的疗效与安全性已通过高级别临床研究验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芍麻止痉颗粒和硫必利治疗TS患者在YGTSS总体量表、抽动总评分(TTS)量表和终点损害方面均显著改善,优于安慰剂组。两组临床反应率分别为74%与68.3%,且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4.0%,p<0.001)。此外,芍麻止痉颗粒组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硫必利组(13.8% vs 26.0%,p=0.002),尤其在身体疲劳、头晕与睡眠障碍改善方面表现更优。此外,IV期临床试验及小鼠毒性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其长期用药安全性。
孙凌教授总结道,TD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治疗面临多重挑战。通过构建“症状-机制-体质”三维整合诊疗体系,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个体化与全程化管理。中医辨证与西医神经递质调控相辅相成,芍麻止痉颗粒作为代表性中成药,具备疗效与安全性证据,并获得国内外最新权威指南推荐,为TD的中西医融合诊疗提供了重要方向与发展前景。
主持人马融教授对此深表认同,并进一步强调,芍麻止痉颗粒在治疗TD中展现出三方面突出优势。第一,疗效显著,其临床效果优于部分对照药物。第二,作用机制明确,研究已证实该药物可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实现多通路协同起效。第三,国际认可度高,该药作为标杆性产品,已成功被纳入9项国际指南或共识,成为极少数被国际医学界接纳的中成药之一,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