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肝硬化患者常合并细菌感染,是其进展为
SBP的发病机制
肝硬化并发SBP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由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细菌易位和机体免疫功能变化这四个重要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肠道菌群易位:为SBP的常见原因,有限的细菌易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属生理现象;一旦细菌易位增加并造成危害则属病理性。肠道细菌病理性易位是肝硬化患者 SBP的来源,并且主要是淋巴来源。肝硬化患者
➤肠道菌群失衡:肝硬化与粪便微生物组成的显著变化相关,包括潜在致病菌如肠杆菌的增加。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常出现在进展性肝硬化,并与病理性细菌易位、SBP 和内毒素血症相关。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氧化损伤、内毒素血症、以及促炎症细胞因子和
➤宿主免疫功能障碍: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缺陷是细菌易位导致SBP或菌血症的重要条件。
SBP的危险因素
肝硬化并发SBP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清总胆红素>42.75μmol/L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腹水总蛋白<10g/L 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Child-Pugh分级亦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Child-Pugh C级或MELD>15分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SBP。
➤食管胃
➤既往发生过SBP,6个月SBP复发率约43%,1年内复发率69%。
➤其他因素如高龄、
SBP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肝硬化并发 SBP 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甚至部分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所以临床表现并非诊断所必需。约1/3患者具有典型腹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可表现为
SB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早期诊断基于以下方面 :
➤有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
①急性腹膜炎: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肌
➤有以下实验检查异常之一:
①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计数≥0.25×109 /L;②腹水细菌培养阳性;③PCT>0.5 ng/ml,排除其他部位感染。腹水真菌培养阳性或血清葡聚糖明显升高患者,要警惕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fungal peritonitis,SFP)。
SBP的治疗
SBP 是严重、致命性疾病,应尽早诊断,早期给予包括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社区获得轻、中度SBP患者,首选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或氟喹诺酮类单药治疗;院内感染SBP患者,应根据
参考文献
[1] 贾继东,任红,等.王宝恩肝脏病学(第2版)[M].科学出版社,2022:555-598.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8):813-826.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5,41(05):828-838.
[4] 沈一芃,祝峻峰.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06):909-91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