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投诉人陈述,其63岁的母亲于2025年8月11日上午前往济宁一家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接诊司姓医生,在未详细询问病情的情况下,直接开具多项检查项目。而患者上次复查结果完全正常,但司医生表示,这是系统要求。投诉人认为司医生的行为,涉嫌过度医疗。
并且,医生以规定为由,限制每次仅能开具一瓶药物,导致老人每月需往返一次,且复诊时必须重复挂号排队。投诉者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还好,这次网友眼睛雪亮的。
有网友认为,国家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开具药物治疗,是有规定天数的,不是医生能左右的。另外医保要求药物只能一个月开一次,不是医院和医生的问题。如果为了图方便,离医院远的患者可以在离家近的医院开。处方开具都是有要求的,医保部门也会有相应检查,别把责任都推给医院和医生。
有网友更尖锐:医患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常规的慢性病复诊,也可以在乡镇,县级医院就诊,没必要跑这么远。另外,处方药是有规定的只能开28天。这不是医院规定的,是国家规定的。假如这个人是
还有网友表示,一次开一年的药,一年都不用来。等病情变化了,再说医生开药开的时间长,会不会到时耽误病情了,又迁怒于医生。医患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家属的认知问题,就比如说,有的人就怕医生检查不到位,给他漏了导致病情耽误了,而有的人正常的检查他就会觉得是没必要开。如果有问题没检查出来赖医生,检查了没事就觉得多开了检查。
对于这起投诉,老叶我认为,如此滥用投诉权是一种心理扭曲。这与嫌楼上小孩吵,要报警把人家抓起来的邻居大妈有什么区别?
只要自己看不惯,就投诉;只要影响到自己利益,都干涉……这是一种病,得治。
今天,投诉问责平台已经成为大家投诉、举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政府部门对这一渠道的高度重视,在推动解决大家关心的各种大小问题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老叶认为,虽然投诉、举报是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是,问政平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还是应该用到有效的地方。滥用投诉、举报的权利,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既违背了投诉问责平台的初衷,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
投诉一张嘴,解释跑断腿。为什么无理投诉的越来越多?
还是那句话,不负责的投诉成本太低了,利用自己患者弱势群体的身份,来诋毁给他看病救他命的医生。
成功了,就能获利。
不成功,就利用自己患者身份卖惨装傻,来逃避责任,没有一点损失,为什么不去投诉?
不是谁弱谁有理。这种无理投诉,不负责任的污蔑医生,抹黑医院,一定要付出代价,不然永远没有最后一次。
最后,老叶想对动不动就投诉医生这样那样的人说一句,任何事大过了,都不好。凡事太过,就是向老天借钱,终究是要连本带息,一起还的。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司医生被投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