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前沿洞察|张凤奎教授:伊普可泮治疗PNH的长期随访数据发布,赋能PNH规范治疗与管理
2025-09-01 来源:医脉通

图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作为一种罕见的、可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因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红细胞破裂,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补体抑制剂的问世,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大幅改善,PNH治疗亟需优化长期管理策略。补体B因子抑制剂伊普可泮选择性抑制补体旁路途径,实现全面强效控溶,其独特机制为PNH长期管理提供可能。2025年6月12日-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大会公布了APPLY-PNH和APPOINT-PNH研究后扩展研究(REP)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伊普可泮单药治疗PNH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为PNH长期管理提供了充分的循证依据。本文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莉教授对该研究进行深入解读,深度剖析PNH的长期管理策略,并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凤奎教授发表真知灼见,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研究背景


伊普可泮是一种口服补体B因子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成人PNH患者。在C5补体抑制剂治疗后仍持续贫血的PNH患者(APPLY-PNH研究;NCT04558918)或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PNH患者(APPOINT-PNH研究;NCT04820530)中,伊普可泮可持续改善血红蛋白(Hb)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患者摆脱输血依赖并减轻疲劳症状,且在第24周观察到的疗效可持续至第48周,口服给药方式和独特的作用机制相较于现有疗法具有潜在优势。因此,临床需进一步评估伊普可泮的长期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评估APPLY-PNH和APPOINT-PNH研究中接受伊普可泮单药治疗的PNH患者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报告了2年随访数据。REP研究(NCT04747613)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III期研究,覆盖全球59个中心。该研究纳入已完成II期和III期研究并从伊普可泮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的数据源。


研究结果


在APPLY-PNH和APPOINT-PNH研究中,共有136例患者接受伊普可泮治疗,128例(94.1%)患者在2年随访时仍在接受治疗,8例(5.9%)患者中止治疗。研究显示,患者2年的平均Hb水平为12.69g/dL,较基线升高3.9g/dL,71.8%(89/124)的患者实现了持续Hb≥12g/dL,83.9%(104/124)的患者Hb较基线增加≥2g/dL,90.4%的患者摆脱输血依赖(图1),提示长期使用伊普可泮持续改善贫血。患者2年的平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为300.37U/L,88.7%(110/124)的患者LDH<1.5x正常值上限(ULN)(图1),提示溶血得到持续控制。


图片

图1 伊普可泮2年治疗期间患者Hb、输血状态及LDH的变化


在疲劳改善方面,患者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FACIT-F)平均得分为43.0分,较基线升高了10.0分,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总体而言,APPLY-PNH REP组、APPOINT-PNH REP组以及合并组的疗效结果相似。


在安全性方面,患者2年治疗期间校正的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为24.7例/100患者-年,与APPLY-PNH和APPOINT-PNH研究24周内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28.0例/100患者-年和20.7例/100患者-年)。患者治疗期间最常见的AEs(发生率≥10%)为COVID-19(46.3%)、头痛(21.3%)、腹泻(19.1%)、上呼吸道感染(17.6%)、鼻咽炎(16.9%)、腹痛(12.5%)、恶心和呕吐(各11.8%)、发热和突破性溶血(BTH)(各11.0%)。2年内校正的严重BTH发生率较低(1.1次/100患者年),这与24周内未观察到严重BTH以及48周内观察到1次严重BTH的结果一致。在3例患者中观察到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共4次)。


研究结论


2年数据显示,伊普可泮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校正的AEs或SAEs发生率并未增加。大部分患者在2年时达到持续Hb≥12g/dL和LDH<1.5xULN,表明伊普可泮可全面控制溶血,同时改善患者报告的疲劳症状。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口服伊普可泮单药疗法可能成为改变PNH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随着中国PNH治疗进入补体抑制剂时代,PNH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今年EHA年会公布了伊普可泮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为伊普可泮治疗PNH的长期临床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APPOINT和APPLY研究2年随访数据证实,长期使用伊普可泮治疗PNH,显著提升Hb水平并持续维持、实现Hb正常化,摆脱输血依赖,溶血指标恢复正常并持续维持、大幅改善患者疲劳评分及生活质量。此外,伊普可泮的长期安全性特征与短期数据一致,患者耐受性良好。近期,伊普可泮已在中国获批PNH全线适应症,拓展覆盖补体经治患者和未经补体治疗的PNH患者,其机制优势与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为PNH的长期治疗管理注入新活力,开启PNH治疗的全新篇章。


专家简介


张凤奎_副本.png

张凤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医学博士 血液内科学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曾任:贫血诊疗中心主任、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图片

张莉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红细胞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天津医师协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红细胞疾病


审批码FAP0049014-104011,有效期为2025-06-25至2026-06-24,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参考文献
1.Antonio Risitano,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F66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