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细菌感染是
肝硬化患者中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细菌感染是导致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回顾性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可达到37.88%。
由于肝硬化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以及发生感染机制因素较多。因此,应早期评估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可能性,并根据临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情况,结合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辅助检查综合评估和诊断感染。
需进行患者因素:感染病史、高龄者、遗传易感因素评估。感染的风险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慢性肝脏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等分析肝脏功能;同时结合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障碍、肠道细菌异位以及医源性因素等进行评估。肝硬化患者因各类并发症导致反复住院、各类感染发生风险增加,预防性、治疗性抗生素使用频繁是发生感染及细菌耐药的高危人群。
包括
超声检查、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分泌物、体液(胸水、腹水、关节液)、血液、骨髓或组织培养到病原体是明确感染的重要依据。从组织、拭子、抽吸物中提取DNA进行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可筛查鉴别多种细菌,对病原学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怀疑存在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
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细菌感染,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曾感染耐药细菌或近期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患者,建议选用含
除了抗感染治疗,还需进行肝硬化的病因治疗、营养评估与支持治疗以及抗炎保肝治疗。此外,一些新型治疗手段,如肠道微生态干预及免疫调节治疗等的应用,使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Kulkarni AV, Premkumar M, Arab JP,et al.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s in Cirrhosis. Semin Liver Dis. 2022 Aug;42(3):293-312.
[2] 王芷婧,杨长青.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8(01):1-6.
[3] 王聂平,苏丽,池水晶,等.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25,31(07):1219-1223.
[4] 陈韬,宁琴.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2):304-310.
[5] 王俊杰.肝硬化合并感染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40-41.
[6] 干沁怡,谢青.终末期肝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管理[J].肝脏,2020,25(04):335-338.
[7] 南月敏,李佳峥.肝硬化与感染[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05):609-61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