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的罕见病——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选择
2025-08-21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罕见病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是一种罕见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本病病因不明。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约占2/3。LPL/WM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时诊断为WM。90%~95%的LPL为WM,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诊断为非WM型LPL。


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病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86个病种分别制定了诊疗指南。小编将LPL/WM治疗部分整理如下。


治疗指征

无症状的WM患者不需要治疗。WM治疗指征为:明显乏力、B症状、症状性高黏滞血症;WM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淀粉样变;冷凝集素病;冷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HGB≤100g/L、PLT<100×109/L);髓外病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Bing-Neel综合征);症状性淋巴结肿大或器官肿大;有症状的肿大淋巴结或淋巴结最大直径≥5cm;或有证据表明疾病转化时。单纯血清IgM水平升高不是本病的治疗指征。若血细胞减少考虑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所致,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则针对原发病治疗。


治疗选择

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首先推荐纳入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无合适临床试验时, 主要依据患者年龄、主要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意愿、MYD88/CXCR4突变状况等选择治疗方案(见下表)。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治疗方案

1.png


伴有症状性高黏滞血症的患者,建议先行血浆置换2~3次,后续以系统治疗。避免直接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特别是IgM大于40g/L时。以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或器官肿大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首选含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如BR方案或RCD方案,可以较快降低肿瘤负荷。伴有IgM相关的神经性病变患者,应避免使用有潜在神经毒性的药物如硼替佐米等,建议使用含利妥昔单抗或BTK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


常规化疗复发患者仍然需要考虑是否具有治疗指征,无治疗指征的复发患者选择观察随访,有治疗指征的复发患者首选参加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进展的患者,应持续应用BTK抑制剂至接受其他挽救治疗。其治疗方案选择同初治方案,主要选择和既往治疗非交叉耐药的方案。对于一线治疗3年后复发的患者,可继续应用原一线方案,而3年内复发的患者,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案。ASCT是WM挽救治疗选择之一,对化疗仍敏感的复发患者,可考虑进行ASCT,特别是规范治疗后首次缓解时间小于2年或难治性患者,且BTK抑制剂充分治疗后进展或无效,推荐尽早进行ASCT(≤2次复发)。


2.png

初治WM患者治疗推荐流程图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7/content_7031426.htm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