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 · 对血液透析中血流动力学产生哪些影响?
2025-08-21

研究背景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DH)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IDH的主要病因包括超滤诱导的低血容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管反应性降低等。目前预防IDH的方法包括限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调整干体重、降低透析液温度等,但效果有限。本研究探讨了在透析中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旨在预防IDH。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35名慢性肾病(CKD)血液透析患者,其中40%患有2型糖尿病

干预措施:透析开始30分钟后,静脉注射40%葡萄糖溶液(剂量为0.5 g/kg干体重)。

测量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心率(HR),并在注射后多个时间点记录。

其他指标:通过生物阻抗光谱法评估相对容量超负荷(Vo%),并检测血糖、钠、钾浓度。


主要结果

【血压变化】

SBP:注射后5、10、20分钟显著升高(p < 0.05),随后逐渐下降。

DBP: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显著升高(p < 0.001),透析结束时仍保持较高水平。

MAP: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显著升高(p < 0.001)。

PP:注射后5、10、20分钟升高,随后在2小时、3小时及透析结束时下降(p < 0.05)。

心率(HR):注射后3小时显著增加(p = 0.027)。


【亚组分析】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SBP在注射后30分钟上升,而非糖尿病患者则持续下降(p = 0.009)。

基础心率(HR):基础HR < 60 bpm的患者在注射后1小时SBP显著上升(p = 0.001)。

容量超负荷:容量超负荷>15%的患者PP下降幅度较小(p = 0.005)。


【安全性】研究中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或严重高血压事件。


【机制分析】

渗透性扩容:高浓度葡萄糖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血管内水分增加,从而暂时提升血容量和血压。

自主神经反应:基础HR较低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反应可能受损,葡萄糖注射通过渗透作用间接改善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代谢清除:葡萄糖在透析中被快速清除,避免了长期高渗透压和容量负荷问题,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脉压变化:PP的短暂升高反映了心输出量的增加,随后因DBP上升而下降,可能与血管张力和血容量调节有关。


结论

透析中注射高浓度葡萄糖可有效预防症状性IDH,且未引起严重高血压事件。

尤其对基础HR较低或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注射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该方法通过渗透性扩容和快速代谢清除,避免了长期容量负荷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局限性

样本量较小,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

未详细分析年龄、合并症和药物对结果的影响。


意义

为预防IDH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尤其适用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或糖尿病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0.Niemczyk L, Romejko K, Szamotulska K, Schneditz D, Niemczyk S. Changes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fter Intradialytic Glucose Injection. Nutrients. 2023 Jan 14;15(2):437. doi: 10.3390/nu15020437. PMID: 36678308; PMCID: PMC986559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