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超课题组Advanced Science发现:I型干扰素通路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新靶点
2025-08-22 来源:医脉通

图片


2025721日,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4.1)在线刊发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张超课题组的研究论文“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augments autoimmunity in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本研究深度解析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免疫细胞的分子特征,结合临床前模型,揭示了I型干扰素(IFN-I)信号通路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靶向该通路能有效减轻疾病,为NMOS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新策略。

图片



NMOSD是一种由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以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长节段脊髓炎为特征,导致患者发生严重而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残疾。虽然目前已有三种靶向药物(包括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IL-6受体抑制剂萨特利珠单抗SatralizumabB细胞耗竭剂伊奈利珠单抗Inebilizumab)用于预防疾病的复发,但是仍有10%-25%的患者对现有疗法应答不足或无效。既往NMOSD曾被认为是另一种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然而当尝试使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干扰素治疗NMOSD干扰素反而加重了NMOSD的病情。这个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神经免疫领域。因此,深入研究NMOSD的发病机制,并明确干扰素-β在NMOSD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不同作用,对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解决NMOSD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图片


.调控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的免疫学机制。NMO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fDNAcGAMP水平异常升高,激活外周单核细胞及CNS内小胶质细胞cGAS-STING-IFN-I信号通路。同时,在动物模型中CNS内小胶质细胞存在显著的线粒体损伤及DNA异常积累,伴随关键蛋白IRF3TBK1的表达增强。异常产生的IFN-I会进一步扩增AQP4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促使其分泌IL-17AIFN-γ等促炎因子和增强其迁移浸润能力。上述因素共同驱动NMOSD中枢内病理损害。(来自Advanced Science. 2025 Jul 21. doi: 10.1002/advs.202500942)                      


张超课题组通过对NMOSD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淋巴细胞的单细胞测序发现NMOSD患者的外周单核细胞及CNS内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GAS-STING-IFN-I信号通路基因显著激活。接下来,课题组使用NMO-IgG脑内注射模型和AQP4特异性T细胞过继转移两种模型来验证单核/小胶质细胞通过IFN-I NMOSD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并通过构建AQP4-MHC II-Tetramer直接研究IFN-IAQP4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影响。最终,在Sting-/-敲除小鼠体内,研究者发现小鼠表现出CNS内病灶周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弱,且CNS浸润的炎性细胞包括活化的AQP4特异性T细胞显著减少,伴随CNS内脱髓鞘病灶体积明显缩小和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这些发现确立了IFN-I信号通路既可直接驱动中枢固有免疫炎症,又赋能自身反应性T细胞,放大其对AQP4的免疫攻击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不仅揭示了IFN-I(包括IFN-β)通路在NMO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即异常激活的IFN-I信号并非起到保护作用,而是NMOSD的“主凶”而非“盟友”,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截然相反的作用。


近十年以来,张超课题组专注于NMOS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探索了靶向浆细胞的治疗策略(JAMA Neurology 2017; IF:21.3);并率先在国际上完成了NMOSD生物制剂与传统口服免疫抑制剂的头对头对比性临床研究(Lancet Neurology 2020; IF:45.5),受邀在国际神经免疫会议ECTRIMS做大会报告,为靶向IL-6受体治疗NMOSD提供了级循证医学证据。目前,IL-6受体阻断疗法已被批准用于治疗NMOSD。同时张超等发现了靶向BCR信号通路相关激酶BTK治疗NMOSD的潜力(Neurology: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 2021; IF:7.5;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23, 2025; IF:10.1),并参与NMOSD国际大型多中心临床实验的评估(Lancet Neurology 2024; IF:45.5)。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发I型干扰素通路的单克隆抗体作为NMOSD潜在新治疗的系列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京津神经免疫中心的同仁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专家简介

图片

张超



  •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 擅长各类神经免疫性疾病和神经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治

  • 目前担任中华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委员、天津市神经免疫学组组长等

  • 作为第一执笔者撰写了《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25年第07期)


审核: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超


参考文献
1.Zhang TX, Yang X, Gao X, Du X, Lian X, Shao N, Liu Y, Huang Z, Jia D, Lau AYL, Li Z, Kokaia Z, Shi FD, Zhang C.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Augments Autoimmunity in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Adv Sci (Weinh). 2025 Jul 21:e0094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