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证据,把多数成人血压控制在130甚至120以下!——再议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
2025-08-17 来源:郭艺芳心前沿
关键词: 高血压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多家学术机构联合颁布了2025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这部新指南,这就是——“启动药物干预的时机更早、血压控制目标更严”!

高血压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


关于高血压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请见下表:


图1.png

    

请注意:以上关于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建议均为I类推荐,也就是最强的建议


为啥新版美国指南如此推荐?


很简单,证据使然!


对此,新指南作出如下阐述——


对于给定的血压水平,心血管疾病(CVD)的绝对风险因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CVD或CVD危险因素而异。因此,启动降压治疗的决定应基于血压水平和风险评估。仅基于血压水平,所有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在≥140/90 mm Hg时都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患有高血压并伴有临床CVD(冠心病、卒中或心力衰竭)的成年人发生CVD事件的风险增加,在较低血压水平(≥130/80 mm Hg)下进行降压治疗可预防复发事件。在无临床CVD的成年人中,识别出CVD风险增加的患者,可以选择出那些在≥130/80 mm Hg阈值下能从降压治疗中获得最大益处的人群。根据PREVENT风险评估工具,如果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CKD)或预估10年CVD风险≥7.5%(相当于Framingham评分的≥15%),则被定义为风险增加。

在平均收缩压≥140 mm Hg的成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性数据、临床试验以及对临床试验个体参与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支持,在平均收缩压≥140 mm Hg时启动降压治疗可降低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CVD事件发生率。


在平均舒张压≥90 mm Hg的成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性数据、临床试验以及对临床试验个体参与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支持,启动降压治疗可降低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CVD风险。


在伴有临床CVD(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的成年高血压患者中, 评估不同血压治疗目标的3项RCT数据为支持在较低的血压水平(≥130/80 mm Hg)启动降压治疗提供了证据基础(SPRINT试验、STEP试验、以及ESPRIT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对于CVD的二级预防,在收缩压≥130 mm Hg时,治疗的益处明显大于潜在危害。


在没有临床CVD但CVD风险增加的个体中,在收缩压≥130 mm Hg时启动降压治疗可减少CVD事件。主要包括三类患者:1) 糖尿病患者;2) 慢性肾病(CKD)患者;3) 年龄在30至79岁、无CVD、糖尿病或CKD,但使用PREVENT评估10年预估CVD风险≥7.5%的个体。


对于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其风险预估模型有限),当临床判断认为益处大于危害且符合患者的管理目标时,建议在≥130/80 mm Hg启动降压治疗。在SPRINT试验中,12.5%的参与者年龄≥80岁,并且获益在不同年龄组间没有差异。观察性数据也表明,降压带来的相对风险降低在各年龄组(包括≥85岁者)中相似。


在无临床CVD且根据PREVENT评估10年预估CVD风险较低(<7.5%)的成年人中,关于在平均收缩压≥130/80 mm Hg的较低阈值启动降压治疗的净益处数据有限。因此,应首先鼓励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血压。然而,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无法成功降低收缩压,即使最初成功,也可能难以维持最佳的收缩压水平。因此,如果在3至6个月的试验期后平均收缩压仍≥130 mm Hg,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启动降压治疗作为辅助。


关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美国新指南阐述到——


观察性研究中,血压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呈渐进性、对数线性相关(例如收缩压SBP在100-180 mm Hg范围内),表明更强化治疗可能带来心血管获益。在高CVD风险的成年人中,随机对照试验以及荟萃分析支持更强化治疗以预防CVD。支持收缩压目标<130 mm Hg的证据是强有力的。同时也有证据支持SBP目标<120 mm Hg(相较于<140 mm Hg)。总体而言,临床试验为SBP目标<130 mm Hg以及(在可行时)SBP<120 mm Hg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在临床实践中要认真监测接受强化降压治疗患者的治疗反应。对于少数难以耐受降压治疗、出现副作用、预期寿命有限或存在其他需要采取较低强度治疗策略的临床特征的患者,可能需要个体化血压目标。
对于非高CVD风险的高血压成人,<130/80 mm Hg血压目标似乎是合理的。当患者预期寿命有限或因高负担的衰弱和共病导致预期寿命有限时,应基于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血压控制策略。


图2.png

    

看完美国指南,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当我们面对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仍然无动于衷时,当我们还在满足于140/90 mmHg这个上世纪的目标时,当我们还在争论血压超过140/90 mmHg是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时,当我们对于高血压相关致死致残率居高不降感到束手无策时,美国已经提出了更为积极且尊重证据的新指南、新建议。


我们还要等吗?我们还要等什么?我们为什么还舍不掉140/90 mmHg这个古老的目标?我们为什么依然对<130/80 mmHg顾虑重重?难道支持<130 mmHg、甚至120 mmHg的临床研究证据还不够充足吗?


恕我直言,就是因为140/90 mmHg这个初步目标的存在,导致临床医生产生了非常大的临床惰性,大多数人仍然满足于把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全然不去考虑近年来获取的新的研究证据!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大量高血压患者心脑肾仍在承受着高压血流的冲击,这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说呢?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