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难治性MCL治疗策略的多维创新与临床实践转化
2025-08-1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病程可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且预后有限。一线及复发场景中的靶向治疗方案正在逐渐重塑MCL的治疗格局。新型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改善了难治性或复发性MCL患者的结局。本文整理了多项BTK抑制剂和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R/R)MCL的相关研究,以飨读者[1]


共价BTK抑制剂:单药治疗基石


在过去十年中,BTK抑制剂彻底改变了R/R MCL的治疗格局。共价BTK抑制剂伊布替尼于2014年获欧盟批准用于治疗R/R MCL,其显著缓解率成为该适应症获批的关键依据(表1)。


表1

1.png


一项大型国际II期研究显示,复发MC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的总缓解率(ORR)达6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9个月。另一项汇总分析显示,R/R MCL患者(n=370)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后的ORR为66%,中位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2.8个月和25个月。此外,首次复发时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其ORR、完全缓解(CR)率、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后续复发患者。


意大利研究组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化疗,BTK抑制剂在早期复发的MCL患者中改善了其OS。近期,有研究还提示,其对晚期复发患者的生存获益与早期复发患者相似。


第二代共价BTK抑制剂


阿可替尼作为一款第二代BTK抑制剂。基于ACE-LY-004 II期研究数据,阿可替尼于2017年10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线治疗的R/R MCL患者。该研究共纳入124例R/R MCL患者接受阿可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ORR为81.5%,CR率为47.6%


另一款第二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于2019年在中国和美国获批,其II期研究纳入86例中国R/R MCL患者。研究结果显示,ORR为83.7%、CR率为77.9%,中位PFS达33个月,尤其在TP53突变患者中,中位PFS为14.7个月。


BTK抑制剂联合治疗策略


多项非随机I/II期试验已开展BTK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方案研究,旨在突破BTK抑制剂单药治疗的预后局限(表2)。


表2

2.png


BT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策略重构


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单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维奈克拉单药治疗BTK抑制剂耐药患者的ORR为53%,但中位PFS仅3.2个月。维奈克拉虽可实现较高ORR,但PFS获益有限。多项研究显示,口服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治疗复发MCL的缓解率为35%-50%。然而,在BTK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来那度胺单药治疗的缓解率有限,因此不推荐这种治疗方式。


总结


近年来,MCL患者的治疗选择已显著改善,尤其是共价BTK抑制剂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可实现长期疾病控制。然而,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原发性难治或对BTK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这类高危患者常以TP53突变、母细胞样组织学特征或高Ki67表达为特征,且多在24个月内复发,预后极差。


BTK抑制剂在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展现出优于传统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和MCL中,革新了这类疾病的治疗模式。此外,非共价BTK抑制剂、双特异性抗体及ADC等新型药物为R/R MCL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总体而言,以免疫靶向药物为代表的新型疗法正不断拓展R/R MCL的治疗边界。鉴于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将患者纳入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以探索更优化的治疗策略。


审批编号:CN-161475

过期日期:2026-07-31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本材料可能含有未在国内获批的药品或适应症,阿斯利康不推荐超说明书用药。


参考文献
1.Elisabeth Silkenstedt, Martin Dreyling;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CL. Blood 2025; 145 (7): 673–68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302235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