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乙肝新药GST-HG141Ⅱ期研究结果发表丨肝注「药」闻
2025-08-14 来源:医脉通

导读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难题,目前尚无根治性疗法。约15%–40%的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现行标准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仍无法完全抑制,导致持续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这与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GST-HG141是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衣壳组装调节剂(capsid assembly modulator,CAM),靶向HBV生命周期的多个关键阶段。它加速 HBV 衣壳组装并稳定衣壳结构,促使空病毒颗粒形成,减少HBV DNA及前基因组RNA(pgRNA)。此外,GST-HG141可阻断HBV衣壳脱壳和进入肝细胞核,可能有助于减少cccDNA库。


在早期的体外研究、动物模型及Ib期临床试验中,GST-HG141已显示出强效抑制HBV DNA的能力,并兼具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为CHB患者LLV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2024年12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GST-HG141“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其II期研究结果近日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


新型HBV衣壳组装调节剂GST-HG 141治疗CHB低病毒血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研究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评估了GST-HG141治疗LLV的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全国10家研究中心共筛选144例患者,最终纳入9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NUC治疗1年以上,血清HBV DNA水平在20 ~ 2000 IU/mL,ALT≤5×ULN。参与者按1∶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低剂量GST-HG141(50 mg每日两次, n=30)、高剂量GST-HG141(100 mg每日两次, n=30)或安慰剂(n=30)治疗24周。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的参与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HBV DNA水平和其他病毒学标志物较基线的变化。为期4周的随访期评估安全性和持续病毒学应答。


 image.png

图1 研究流程



疗效

最终80例患者完成治疗并纳入符合方案分析:低剂量组25例,高剂量组27例,安慰剂组28例。GST-HG141可显著降低既往NUC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24周时,低剂量组 84.0%(21/25)、高剂量组 81.5%(22/27)的患者血清 HBV DNA 水平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而安慰剂组仅32.1%(均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HBV DNA 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15 log10IU/mL和1.16 log10IU/mL,显著大于安慰剂组的0.33 log10IU/mL(p<0.0001)。此外,低剂量组 60.0%、高剂量组 55.0% 的患者 pgRNA 低于检测下限(1000 copies/mL),安慰剂组仅9.5%;两组 pgRNA 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6 log10copies/mL和1.7 log10copies/mL,安慰剂组仅0.1 log10copies/mL(p<0.0001)。


 image.png

图2 治疗24周HBV DNA<20 IU/mL的患者比例


安全性

三组不良事件(AEs)发生率相似:低剂量组 79.3%(23/29)、高剂量组 70.0%(21/30)、安慰剂组70.0%(21/30)。常见不良事件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发生率相近,且整体耐受性良好。


研究结果表明,GST-HG141以每日两次口服给药50mg和100mg在具有LLV的CHB患者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能高效抑制残余HBV DNA和pgRNA水平。结果支持进一步研发GST-HG141作为对传统NUCs疗效欠佳CHB患者的新型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Chong Wang,Fei Kong,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GST-HG141, a novel HBV capsid assembly modul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ow-level virem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eClinicalMedicine, Volume 87, 10340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