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导读:
2024年9月28日,《心血管
图文摘要
研究背景
ASCVD是当前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了超1500万过早死亡和3.48亿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带来巨大公共卫生负担。尽管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残余风险仍显著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可通过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等机制促进ASCVD的发生,但其评估的金标准(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eGDR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新型替代标志物,虽在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但其在普通人群中与ASCVD发病的关联尚未明确。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指标——eGDR与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了来自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的6026名受试者的数据。根据 eGDR 的四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四个亚组。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 eGDR 与 ASCVD 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评估二者的剂量反应关系。
在本研究中,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3.6±10.1岁,其中3163名(52.5%)为女性。在中位 14.1 年的随访期间,565 名(9.4%)患者发生了ASCVD事件,包括 256 例(4.2%)心肌梗死、234 例(3.9%)卒中和358 例(5.9%) 致死性
与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Q2-Q4组发生ASCVD的调整风险比(HR)(95% 置信区间)分别为 0.87(0.68-1.10)、0.63(0.47-0.84)和 0.43(0.30-0.64)。eGDR 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发病风险降低30%(HR:0.70,95% CI 0.60-0.80)。RCS分析表明 eGDR 与 ASCVD 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研究结论和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eGDR 与社区居民的长期 ASCVD 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剂量反应分析表明,eGDR 与心肌梗死、卒中和致死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ASCVD疾病的发病率呈线性关系。本结果强调了关注 IR 等非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将eGDR或类似的IR替代标记纳入心血管疾病的常规临床评估或可提高识别高危个体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的能力。
研究展望
这项研究发现eGDR与ASCVD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突显了管理胰岛素抵抗对降低ASCVD风险、改善不同人群心血管结局的重要性。这些结果表明,eGDR可作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标志物,并为旨在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这一关联的潜在机制,并评估通过改善eGDR实现心血管保护的干预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潜在益处。
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
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为国内首批专注于冠心病系统化诊疗的专科中心,是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元、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及中国
专家简介
高海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七、八区主任兼医务处副处长,主任医师,博士,教授
北京心血管质控中心胸痛组副组长
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北京医师学会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常委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危重症学组 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 委员
中国装备医学会 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分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 委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编委
中国高血压病杂志 委员
主攻冠心病介入治疗20余年,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带领科室团队承担北京安贞医院
参与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心脑同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