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江西省在线问政平台《问政江西》留言,称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中医院拖欠工资,并停缴社保和公积金。
留言者表示,自2024年7月至今,医院职工工资未如数发放,存在拖欠工资情况。其中,2023年5月至今社保未缴,2024年8月至今公积金停缴,多次与医院及相关部门协商未果。
医院微信公众号显示,全南县中医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设有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10个,实际开放床位150张。
6月10日,《问政江西》栏目组回复,已将留言所反映的问题转交至全南县。
6月11日,全南县回复称,经调查,诉求人反映相关情况属实。目前,全南县卫健委已协调全南县中医院尽快筹措资金,并将对欠全南县中医院职工工资及社保资金进行督办。同时已提醒全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南县税务局对全南县中医院欠职工社保费进行催缴。
官方表示,经协调,全南县中医院正在加快筹措资金,将在6月底发放一部分工资。承办单位落款为赣州市全南县卫健委。
在大众眼里,医生、教师、公务员这些职业,自带“稳定”“体面” 的光环。
但实际上,真正的 “铁饭碗”从来不是一份工作。30 年前,90年代的体制改革让52%的 “铁饭碗” 消失。
更何况“铁饭碗”里面,并不都有“香饽饽”,近些年在很多地方,一些“铁饭碗”正在变成“性价比陷阱”。
周口跳楼身亡妇产科邵医生事件,撕开医生生存真相,你追捧的“铁饭碗”可能是“高压锅”。
那起悲剧撕开的不仅是医生行业的现状,更暴露了很多人追捧的“好职业” 背后,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生存真相。
医生是不是一个好职业,对喜欢学医的人来说或许是,但是对不喜欢学医的人来说就不是。
就是有人喜欢学医,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强悍的承压能力,或者也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
邵医生的经历,把医疗行业的“高压” 摆上了台面上:30 年临床经验抵不过一句 “庸医” 的网暴;羊水栓塞这种死亡率超80%的急症,抢救成功却要被索赔100万;每天工作12小时是常态,却要时刻应对威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依赖体制的稳定,本质是把命运交给政策;只有自身的核心能力,才是抗风险的底气。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进体制?
因为我们总被“表面风光” 迷惑。
以医生这个职业为例,很多人觉得医生社会地位高,却没算过“5 年本科 + 3 年规培 + 3 年专培” 的 11 年投入,33 岁可能还拿着3000元月薪;追捧“铁饭碗”稳定,却没料到基层岗位 “一辈子拧螺丝” 的固化,技术能力在市场化浪潮中快速贬值。
就像邵医生事件里,家属一句“50 万娶的媳妇,子宫没了”,把医学问题变成道德绑架。
当一个职业的风险,不再来自专业本身,而是来自无端指责和网络暴力,再高的社会地位也成了 “软肋”。
邵医生的离去,让我们更加清醒:医生这样的“铁饭碗”也有难念的经,现代社会没有绝对稳定安全的职业,只有不断进化的能力。
作家刘同也说过:“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弱者和强者的区别是:弱者止于抱怨,强者做出改变;弱者活在情绪里,强者活在事情里;弱者用脾气说话,强者用能力说话。
强者之所以强,不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而是他们不屈服于环境,把环境的不如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将人生方向盘紧握于己手,在不确定中锻造确定性。只要能力和水平上去了,待遇和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市场与时代自会为无可替代的价值,标定应有的价格。
医院降薪或许是大势所趋,但是与其在降薪的忧虑中惶惶不安,不如抓紧每分每秒,珍惜每个机会,多学习,多实践,多提高。
对很多医务人员而言,与其在“围城” 里焦虑,甚至“带钱上班”,不如跳出对 “稳定” 的执念 。毕竟,能定义你价值的,从来不是工作的光环,而是你无可替代的底气。
对于社会而言,希望这起县中医院欠薪事件,能让更多人停下来想想:我们到底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医生?
毕竟,他们是离生命最近的人,不该成为被亏待、被辜负的人。
尊医重卫,需要制度铠甲,更需财政解药。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官方回应一县中医院拖欠工资事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