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全教授:二甲双胍逆转胃粘膜肠化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5-08-12 来源:医脉通

肠型胃癌的发生遵循Correa模型,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M)、异型增生和胃癌。其中,IM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其进展为胃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改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萎缩状态,但其对IM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研究发现,伴有IM的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仍有较高的胃癌风险。因此,亟需寻找能够逆转治疗IM的药物,以降低患者的癌变风险。


既往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包括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然而,目前关于二甲双胍在胃癌预防中潜在获益的证据大多来自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缺乏针对非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时永全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二甲双胍逆转I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发现,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能够安全且有效地逆转IM。


研究设计


该研究首先在小鼠模型中探索了二甲双胍对胃黏膜IM的逆转作用。随后,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共纳入140例经内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IM,且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每日1次500mg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或每日3次5mg叶酸治疗作为对照。


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6个月结束时各组基于OLGIM分期的IM的逆转率。逆转定义为OLGIM分期较治疗前降低至少1期,进展定义为OLGIM分期较治疗前升高至少1期。


研究结果


在小鼠模型中,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状态。


临床研究部分共纳入140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60.7%(85/1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5.9±8.3岁。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表1.png 


129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在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的IM逆转率更高(48.6% vs. 31.4%;相对风险[RR]=1.55,95%置信区间[CI]:1.01–2.36;P=0.04)。在符合方案(PP)人群中,二甲双胍组的IM逆转率同样高于对照组(53.1% vs. 33.9%;RR=1.57;95% CI:1.04–2.37,P=0.03)。


表2 IM逆转率

表2.png


在安全性方面,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均较轻,可自行缓解。


研究结论


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能够安全且有效地逆转IM。


专家点评


本研究是首个评估二甲双胍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对肠化生逆转疗效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非糖尿病人群中,二甲双胍能够安全且有效地促进肠化生的逆转。鉴于其较高的逆转率和良好的安全性,二甲双胍在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化生的治疗以及胃癌的预防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通过逆转胃黏膜肠化生来预防胃癌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专家简介


时永全教授.png

时永全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心身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高原消化协作组副组长

•陕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陕西省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

参考文献
1.Li S, Li X, Zhu X, Zhao X, Qu X, Lin K, Yao N, Wang N, Chen M, Zhang L, Shi Y. Therapeutic effect of metformin on reversing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Chin Med J (Engl). 2025 Jun 16.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367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