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对话系列交流会圆满召开。会议由哈尔滨
开场致辞
会议在阎骅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马军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向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热烈问候。本次会议以“凝智聚力破译血液肿瘤密码,协同创新领航精准医疗新纪元”为主题,聚焦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前沿进展,旨在通过高水平学术对话推动临床创新。
淋巴瘤作为肿瘤精准治疗的先驱领域,见证了首个单抗、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CAR-T等里程碑式疗法的诞生。此次会议有幸邀请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的知名血液肿瘤专家Owen A. O’Connor教授作专题演讲。作为
阎骅教授主持
马军教授致辞
MCL治疗格局革新:50年探索迎来新突破
在马军教授的主持下,Owen A. O’Connor教授对MCL治疗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享。MCL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临床异质性显著。在预后方面,多项研究表明,Ki-67指数、
近年来,MCL的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患者生存期从过去的不足3年提高至10年以上。基于LYMA研究,
在靶向治疗领域,BTKi联合
马军教授主持
Owen A. O’Connor教授作报告
MCL临床诊疗新进展:病例实践
视频已精简调整
在阎骅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文彬教授以真实世界案例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BTKi在MCL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徐文彬教授首先通过两个典型病例分享了MCL的诊疗方案。一例60岁男性MCL患者,主诉“淋巴结肿大3年余,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2个月”。经系统性评估,确诊为经典型MCL(Ann Arbor IV A期,骨髓受累,MIPI评分3分)。采用
第二个病例为56岁中危男性MCL患者,合并
阎骅教授主持
徐文彬教授作报告
会议讨论环节由阎骅教授主持,并特邀马军教授、Owen A. O’Connor教授、徐文彬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围绕高危MCL精准治疗策略、MRD检测技术革新以及靶向药物联合方案的优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特别聚焦MRD阳性或TP53突变的母细胞型等难治性MCL病例的临床挑战,深入探讨了BTKi、CAR-T细胞疗法和ASCT等治疗手段的合理应用与组合优化。与会专家分享了来自中国的创新实践,同时对比了中美两国在淋巴瘤诊疗模式上的异同。这些见解为当前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未来的精准诊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讨论环节
总结致辞
马军教授表示,在本次学术会议中,与会专家围绕靶向药物在MCL的进展、MRD检测等热点领域,全面梳理了当前淋巴瘤诊疗的关键问题与未来方向。Owen A. O’Connor教授、徐文彬教授的精彩演讲与各位专家的互动答疑,为与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临床洞见。新一代BTKi的研发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期待在未来的学术会议中,能够再度相聚,共同推动淋巴瘤诊疗的进步!
马军教授作会议总结
阎骅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