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广东省疾控局发布广东省基孔肯雅热最新监测信息: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
一地发布“后遗症告知书”:无特效药可治,家家户户点蚊香
8月2日,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特效药可治!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后遗症告知书”中写道,请全体市民做到如下几方面:
1.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不要让蚊子进你家,不要让蚊子咬你!
2.清积水、清垃圾——没有积水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亚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3.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常喷涂防蚊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被叮咬!
4.全民行动灭蚊虫——万众齐心灭疫情!
病毒威胁被低估,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
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其中明确,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发热: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热程多为1~7天。
2.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受累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少数大关节受累者可出现关节腔积液。
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3.皮疹: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4.其他: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部分患者出现结膜炎,少数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
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5日,除了关节疼痛,皮疹较成人更多见,可见累及面部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斑丘疹、疱疹、褶烂样皮损等。新生儿感染多在出生后3~7日内出现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喂养困难,皮疹更广泛,可见肢端瘀斑和水肿。
极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这个病比较麻烦的一点是,有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痛。
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周斌介绍,国家发布的一些指引显示,感染基孔肯雅热之后,可能会引发关节疼痛、小关节疼痛,部分病例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达数月甚至数年,这对个人生活质量会有一些影响。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也表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是显著关节痛(“基孔肯雅”在非洲当地语言中的意思就是“身体弯曲”),多数患者的发热和皮疹症状在1周内消退,但关节症状可能持续数周,少数病例会迁延数月甚至数年甚至可能进展为慢性关节炎。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基本都为轻症,目前暂无重症病例报告。
有无特效药或疫苗,如何治疗与防护?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或特效药。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实施防蚊隔离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异,临床表现差异性也比较大,医院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烧、缓解疼痛、止痒的药物,大部分病人两三天症状会明显好转。
针对基孔肯雅热,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
在个人防护方面,尽量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
户外活动要防蚊: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宜在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喷涂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柠檬桉叶油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并按照说明使用。
住宿环境需防护: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可使用蚊帐、电蚊拍或灭蚊灯等物理措施防蚊灭蚊,也可以使用电热蚊香液等化学手段灭蚊。
出现症状速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并及早实施防蚊隔离,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上周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
医脉通综合整理自广东疾控、国家疾控局、健康中国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