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提出心-肾-
专家简介
张澄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欧洲科学院院士(MAE)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急危重症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和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学术奖励10余项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3000余万。在Science、Nat Med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被引8000余次
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CKM患者全因死亡率、MACE及心衰住院风险
研究背景:非奈利酮作为管理糖尿病相关CKD或心衰患者的新型治疗选择,已展现出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潜力。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其对CKM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研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及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9月),筛选并分析非奈利酮对心血管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的结果以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
研究结果:共汇总8项研究,纳入21,200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非奈利酮显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RR 0.92,95% CI:0.85-0.99)、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RR 0.85,95% CI:0.81-0.90)及心衰相关住院风险(RR 0.82,95% CI:0.76-0.87)。在心血管死亡风险方面,非奈利酮虽呈现降低趋势(RR 0.90,95% CI:0.81-1.00),但未达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心梗发生率(RR 0.91,95% CI:0.74-1.12)及总体不良事件(RR 0.96,95% CI:0.89-1.03)方面无显著差异。非奈利酮治疗增加
研究结论:在CKM患者中,非奈利酮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但需关注其高钾血症风险1。
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CKM患者新发AF风险
研究背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通过调节心脏及全身的炎症和纤维化通路,在预防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了2项T2DM相关CKD领域的研究(FIDELIO-DKD和FIGARO-DKD)及1项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心衰领域(FINEARTS-HF)的研究数据。新发AF事件经前瞻性裁定进行评估,风险分析采用按地区和试验分层的Cox回归模型。
研究结果:共纳入14,581例基线不合并房颤的患者,其中631例(4.3%)在随访期间发生房颤。新发房颤患者具有年龄较大、心衰病史比例更高、基线
研究结论:nsMRA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CKM疾病谱患者中的新发AF风险2。
非奈利酮心肾双护实现多维度风险控制,开启CKM综合管理新纪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CKM的患病率正在逐步上升,研究显示,我国约90%的中老年人患有CKM,其中早期(1~2期)和晚期(3~4期)CKM的患病率分别高达63.6%和26.5%3。由于CKM综合征涉及多个系统,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全面解决问题,因此综合管理在改善CKM患者预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是CKM疾病状态下全身和靶器官炎症及纤维化的驱动因素之一。但传统的MRA优先在肾脏中富集,增加了患者发生高钾血症及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导致其在CKM患者中的应用受限4,5。非奈利酮是新型选择性nsMRA,在肾脏和心脏之间分布均匀,与传统MRA相比,具有更低的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恶化风险4,5。此外,非奈利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效选择性,相较于传统MRA,可发挥更强的抗炎、抗纤维化效应,提供心肾双重保护4,5。
既往研究证实,非奈利酮在T2DM相关CKD患者中具有显著获益,可有效降低患者肾脏复合结局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将肾功能急性恶化和高钾血症等不良事件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6-8。基于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充实的循证基础,非奈利酮成为全球首个被证实为T2DM相关CKD患者带来心肾双重获益的MRA,并获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用于T2DM相关CKD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
本次ACC.25公布的两项关键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非奈利酮在CKM综合管理中的价值,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衰住院风险,还可降低新发AF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实现CKM的多维度风险控制,为CKM综合管理提供了关键抓手,更为CKM患者提供了兼具器官保护作用的治疗新选择。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非奈利酮在不同CKM分期、合并症组合人群中的长期疗效差异,以完善个体化治疗策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