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就是胰腺发炎了,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那种,发病急,症状重。
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胆道疾病,像胆结石堵住壶腹部,胰液排不出去,胰酶被激活,胰腺就开始自我消化;过量饮酒,酒精刺激胰腺分泌,还让胰管堵塞,诱发胰腺炎;高脂血症,血脂太高,脂肪微粒沉积在胰腺,激活胰酶,引发炎症。另外,十二指肠降段的病、外伤、药物、感染这些也会引起。
得了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腹痛,上腹疼,像刀割一样,还向腰背放射,吃东西疼得更厉害。还会恶心、呕吐,呕吐后疼不减。多数人会发热,黄疸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会休克,血压下降,出冷汗这些。
检查的话,抽血查淀粉酶、脂肪酶,这两个指标升高对诊断很重要。超声能看胰腺和胆道情况。CT 更清楚,能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MRCP 对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有帮助。
治疗上,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输液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用抗生素防感染;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对症治疗像止痛、止吐。内镜治疗对胆道结石引起的胰腺炎能取石。手术主要用于重症胰腺炎有严重并发症的,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肿。
预防急性胰腺炎,积极治胆道病,别酗酒,控制血脂,定期体检。
一、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胆道疾病 :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等引起的胆道梗阻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结石可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
过量饮酒 :酒精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胰管内蛋白性栓子形成,胰液排出不畅,同时酒精还可刺激胰腺分泌增加,胰酶被激活,引发胰腺炎。
高脂血症 :血脂过高,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微粒可在胰腺组织中沉积,释放出胰脂肪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症反应。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如十二指肠乳头炎、十二指肠憩室等可导致胰液排出不畅,诱发急性胰腺炎。
其他因素 :如胰管结石、外伤、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二、症状与临床表现
腹痛 :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胀痛,重者可呈剧烈的刀割样痛,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进食可加重疼痛。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腹膜和神经所致。
恶心、呕吐 :常伴随腹痛出现,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这是因为胰腺炎引起的呕吐是由于胰腺炎症反射性地刺激呕吐中枢所致,而非胃肠梗阻引起。
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体温在 38℃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胰腺炎症的吸收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过高,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程度较轻,这可能是由于胰腺炎导致胆管受压或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
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出冷汗等。这是由于胰腺坏死、出血,大量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三、诊断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发病后数小时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开始升高,24 - 48 小时达到峰值,持续时间一般为 3 - 5 天。其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在胰腺炎发病初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腹部超声检查 :可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回声等变化,以及胰腺周围是否有积液、胆道系统是否有结石等情况。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CT 检查 :增强 CT 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明确胰腺的炎症程度,还能发现胰腺坏死、胰腺脓肿等并发症。根据 CT 表现,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即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对于怀疑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MRCP 可清晰地显示胆管和胰管的解剖结构,了解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和胰液分泌;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使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可减少胰腺炎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
对症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哌替啶等(吗啡可能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一般不推荐使用)。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止吐药物对症治疗。
内镜治疗 :对于由胆道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促进胰液排出,减轻胰腺炎症状。
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胰腺脓肿引流术等。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感染的控制情况而定,一般在感染控制后进行。
五、预防建议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控制饮酒,避免酗酒,尤其是一次大量饮酒。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预防高脂血症。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胰腺疾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