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聚中国智慧,飞跃慢乙肝临床治愈新高峰!
2025-07-21 来源: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关键词: HBV

编者按


7月19日,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在北京圆满举办!本届会议汇聚了1000余位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核心议题,深度交流和探讨了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和当前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共同见证慢乙肝临床治愈研究与临床实践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本次大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反响热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华社、雨露肝霖、临床肝胆病杂志、医脉通等近50家主流及行业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线上直播吸引了超过25万人次观看,充分彰显本次大会在推动乙肝防治事业中的重要里程碑意义。


图片1.png


本次大会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开幕式,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宇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分别作开幕式致辞。大会以“聚中国智慧,飞跃慢乙肝临床治愈新高峰”为主题,与会的每一位专家学者都是实现这场飞跃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汇聚集体智慧、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乙肝防治事业迈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50725113137.png

聚智慧:聚乙二醇干扰素α筑基,临床治愈路径更明晰


乙肝临床治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在慢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深入探讨了PEG IFNα对推动乙肝临床治愈的贡献,并剖析了当前乙肝临床治疗面临的挑战。谢教授系统回顾了乙肝“临床治愈”这个概念的发展脉络,强调当前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最新临床治愈定义的关键在于停止所有药物治疗后24周持续维持HBsAg清除且HBV DNA阴性。


随着慢乙肝临床治愈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最新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基于PEG IFNα治疗可提高不同慢性HBV感染人群的HBsAg清除率,尤其是初治HBsAg低水平人群、核苷经治人群和慢乙肝儿童获益良多。更多围绕不同类型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研究也在积极探索和拓展中,已披露的数据成果令人鼓舞。


临床治愈的持久性已得到多项研究验证,结果显示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持久性良好,72周后极少复发。谢青教授同时剖析了当前乙肝新药的研发现状,虽然新药前景广阔,但单用新药的临床治愈率仍较低,停药复发率较高。因此,新药联合PEG IFNα或是实现更高治愈率且更持久临床治愈的潜在更优策略。


1.png

谢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报告了PEG IFNα-2b的3期临床研究及其延长随访研究的阶段性结果。3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PEG IFNα-2b与替诺福韦酯(TDF)联合治疗可使超过30%的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人群实现真正的临床治愈,即停用所有药物后24周持续的HBsAg清除且HBV DNA检测不到。长达104周延长随访后临床治愈的持久性约90%,初治患者达100%。首次接受PEG IFNα-2b联合治疗未获得临床治愈但应答良好的患者通过再治疗仍能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这些结果为PEG IFNα-2b在实现持久临床治愈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注册临床研究证据。


2.png

王贵强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跃高峰:珠峰项目铸就全球标杆,治愈门诊开启管理新篇


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珠峰”项目,以探索乙肝临床治愈新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报告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之路——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的重大成果。七年来,该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400家医院,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有效入组33466例,治愈病例数达10240例,这一数字不仅远超预设的8848例“珠峰目标”,更创造了全球乙肝治疗领域的标志性成就。该项目将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从既往的3%-7%,显著提高至30%以上,创造全球高水平成果,发出中国声音,推动全球乙肝治疗策略创新升级。同时通过该项目还培训了一大批医生,提高了全国慢乙肝治疗水平,极大增强了患者信心,社会效益突出,为助力国家健康战略贡献巨大力量。


3.png

林炳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为推广“珠峰”成果并惠及更广大患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指导下,全国范围内正积极推进“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该专病门诊以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为核心目标,凝聚广大专家智慧,为患者提供覆盖筛查、评估、治疗、随访的“全病程科学管理”新模式。其核心在于运用规范化诊疗技术,实施个体化病程管理方案,全面提升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高度评价治愈门诊的战略意义。他强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是助力国家消除乙肝危害的关键举措。通过“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该门诊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愈服务的可及性、优化患者管理流程、并积累宝贵真实世界诊疗经验。并指出,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模式是推动乙肝诊疗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消除乙肝危害目标的核心引擎之一。截止2025年上半年,全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已近1200家。


4.png

高志良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塑免疫:破解治愈之路的核心挑战


免疫重建是乙肝临床治愈不可回避的问题。慢乙肝患者持续的高水平抗原暴露导致HBV特异性免疫细胞耗竭、免疫应答受损,因此HBsAg自发清除率低,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免疫重建是打破这一僵局,激活或修复受损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让免疫系统重新掌握“主动权”,实现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北京大学医学部鲁凤民教授在报告中直指乙肝临床治愈的核心瓶颈,深度剖析了免疫重建治愈慢性乙肝的问题与挑战,指出长时间的NAs治疗极少带来慢乙肝患者的HBsAg清除和临床治愈,阻断HBV DNA复制、逆转录过程的NAs药物对病毒蛋白抗原的表达几乎无影响;对整合源头的HBsAg无直接作用。


如何实现关键的免疫重塑?鲁凤民教授强调,这高度依赖于恢复有效的宿主抗HBV特异性细胞免疫。他提出了明确的破局思路,即改变单一依赖抗病毒药物的传统思维,须联合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其中,PEG IFNα是目前理想的免疫调节剂。通过与PEG IFNα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激活或修复受损的免疫应答,这种联合策略如同为现有及未来的抗病毒药物插上了“免疫之翼”,使其能够协同作用,共同飞向临床治愈的目标,是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必然选择和科学路径。


5.png

鲁凤民 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铸共识:2.0版共识发布,导航乙肝治愈新征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宁琴教授团队牵头相继开展OSST、Anchor等系列临床研究,深入探索临床治愈策略。其中,OSST方案率先实现了有限疗程内慢乙肝临床治愈零的突破,Anchor方案优化提升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率至30%。


随着中国及国际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积累,宁琴教授于2019年牵头组织中国专家发表了国内外首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随着临床研究及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理论的更新,慢乙肝临床治愈领域积累了更多详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在国内外临床真实世界不断验证。在此背景下,为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宁琴教授牵头组织国内外26位肝病领域专家团队基于最新证据,共同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导航:专家共识2.0》,该共识提出8项关键更新要点,标志着全球范围内慢乙肝临床治愈的研究与实践取得重大突破,2.0版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系统、更精准的治疗策略与监测方案,有助于优化患者管理,提升临床治愈率,推动该领域科学化发展。


6.png

宁琴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启新章:权威科普行动点亮希望,破除乙肝认知“最后一公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切实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供给、规范科普传播、强化人才队伍与社会动员,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平台正式发起“2025人民好医生乙肝健康科普行动”。


该行动旨在广泛动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围绕乙肝预防、诊断、治疗(特别是临床治愈)、康复等核心主题,创作高质量、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作品。通过汇聚顶级肝病专家智慧,借助权威媒体平台力量,将科学、准确的乙肝防治知识高效传递给亿万民众,重点破除社会对乙肝的误解与歧视,显著提升公众及患者对乙肝临床治愈的认知与接受度。


在大会现场隆重举行了“2025人民好医生乙肝健康科普行动”启动仪式。由大会主席徐小元教授领衔,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双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家骥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尚佳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谟彬教授等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以及人民网·人民好医生专科项目负责人王亚微共同启动,正式点亮“2025人民好医生乙肝健康科普行动”。期待以“人民好医生”为平台,架起公众与科学的桥梁,通过科普来打通乙肝认知的误区和防治意识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共同点亮中国乙肝防治事业的科普之光。


协作·共赢:凝聚合力,加速迈向2030消除目标


尽管我国乙肝防治取得显著进展,但庞大患者基数、较低的诊断率与治疗率,以及公众和患者对乙肝(尤其临床治愈)认知不足的现实,距离实现WHO“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差距。亟需政府、学界、医疗机构、媒体与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共同发力。本次大会中,由财新传媒副主编任波主持,就聚焦消除乙肝危害关键议题展开科普对话,对话嘉宾包括WHO驻华代表处陈仲丹博士、人民日报客户端副总编王君平,他们从各自领域出发,从全球战略视角阐释消除路径与挑战,探讨权威媒体在提升公众认知与消除歧视中的作用。同时还对话了权威肝病临床专家,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明慧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鸿飞教授,深入探讨大幅提高乙肝筛查、诊断和治疗覆盖率对实现消除目标的决定性意义,共商如何有效提升患者对临床治愈的认知度、接受度和治疗信心,破除信息壁垒,为治疗决策提供长远视角。


7.png

多方协作·助力消除肝炎危害行动


在备受瞩目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宋建新教授主持,邀请到党双锁、耿嘉蔚、江家骥、潘啟安、尚佳、唐小平和万谟彬教授等一众业内权威专家。专家们围绕推动慢乙肝临床治愈深入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解析,并分享了极具价值的宝贵临床实践经验,为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8.png

圆桌派


中青年学术研讨会


中青年学术研讨会由胡鹏、郭瑛、雷学忠、李婕、李晖、何英利、李明慧、梁红霞、郑素军、黄燕和赵卫峰教授等中青年骨干领衔。分别围绕基于临床治愈和远期预后的患者沟通策略、肝病临床科研设计经验、科室建设经验、PEG IFNα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管理、IHCs乙肝临床治愈进展及干扰素经治人群再治疗必要性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各位专家紧扣前沿与实践,展开热烈讨论。


9.png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幸福一生)项目全国工作推进会


随着《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儿童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循证医学证据也逐渐丰富。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慢乙肝儿童接受基于PEG IFNα的治疗可获得50%左右的HBsAg清除率。“幸福一生”儿童乙肝临床治愈公益项目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担任技术支持。本次会议特别邀请王福生院士以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宇理事长、崔钢副理事长、李增德秘书长、康家琦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中心王前研究员,临床专家李家斌、福军亮、王方、张敏、朱渝、曹海芳、童庆东、边巴央珍、朱丽、刘志华教授等全国专家1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围绕项目研究方案展开详细解读,并针对儿童乙肝规范管理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等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聚焦儿童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理想方案和长期安全性、以及如何提高医护双方对儿童乙肝的重视程度,促进患儿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等临床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助力更多慢乙肝儿童实现临床治愈,现场氛围热烈。


肝癌预防多学科协作会


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HBV相关肝癌负担尤为严重。会议邀请任万华、江建宁、张文宏、王贵强、张继明、张缭云、廖家杰、窦晓光、朱月永、邬小萍、谢青、韩英、孙永涛、陈国林、李俊义、卢明芹、潘晨、王晓忠教授等在内的多领域顶尖专家,就当前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及趋势、HBV相关肝癌疾病负担与治疗进展、如何看待抗病毒治疗的最优性价比、肝癌极高危人群治疗策略、提升肝癌早筛早诊率的有效路径、大样本队列驱动从人群洞察到临床实践以及阻断乙肝到肝癌的转化路径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10.png


总结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杨希忠教授为本次规模宏大、成果丰硕的大会作总结致辞,热烈祝贺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会议围绕乙肝临床治愈核心议题展开的深度研讨与前沿成果分享,对指导未来临床实践、优化患者管理、提升治愈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推动作用。并高度肯定了当前中国在慢乙肝临床治愈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指出研究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喜人态势。特别强调,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和政府主导是推动各项目成功并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核心驱动力。指出站在新的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全力加速核心科学问题攻关,推动临床转化与资源下沉,持续加速治愈步伐。我们依然坚信,在政府坚强领导、学界锐意创新、医疗机构精诚协作下,中国必将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乙肝防治之路。这条“中国之路”所积累的智慧与实践,不仅造福亿万国民,也必将为全球最终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贡献至关重要的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11.png

杨希忠 教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