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2025年6月12日-15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全球血液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襄这一学术盛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雨虹医生也现身EHA会场,与我们一同云游EHA,领略这场学术盛宴。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任雨虹医生结合EHA数据,深入分析
医脉通
本次EHA大会中披露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Pola-ZR方案治疗初治老年/虚弱DLBCL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能否请您谈谈其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带来的临床启示?
任雨虹医生
我们中心去年在EHA大会中报道了Pola-ZR治疗一线老年/虚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方案可带来快速、深度缓解。后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启动了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并在今年取得初步结果1。该研究最终共纳入30例年龄≥70岁或年龄60~69岁且EOCG评分2~4分的初治DLBCL患者,其中22例(73.3%)患者EOCG评分2~4分,22例(73.3%)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19例(63.3%)患者为Non-GCB亚型。19例患者可评估主要研究终点,即6个周期Pola-ZR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其CR率为68.4%。此外,完成3个周期Pola-ZR治疗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92.9%。整体疗效与去年报道结果一致。
安全性方面,我们采取了耶氏肺孢子虫
因此,对于老年/虚弱DLBCL患者,Pola-ZR是可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更新该研究的长期随访和生物标志物结果。
医脉通
您中心还报道了一项Pola-R-CHP一线治疗IPI评分0-1分或不符合POLARIX试验入组条件的DLBCL患者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维泊妥珠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表现?
任雨虹医生
POLARIX研究表明,Pola-R-CHP方案显著改善了IPI评分≥2分的初治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该方案已成为此类患者的新标准治疗。为证明Pola-R-CHP方案在更多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中心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也分析了其治疗低危(IPI评分0-1分)或不符合POLARIX试验入组条件的DLBC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Pola-R-CHP:维泊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
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24例(20.5%)为IPI评分0~1分,57例(48.7%)在基线时被评估为不适合参加POLARIX试验。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1个月,72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Pola-R-CHP治疗,CR率为80.6%;其中低危亚组CR率达91.7%,不符合POLARIX试验入组条件亚组CR率为73.5%。所有患者中位PFS和总生存期均未达到,12个月PFS率为90.5%,其中低危、不符合POLARIX试验入组条件亚组的12个月PFS率分别为100.0%和88.4%。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5级不良事件(AE)包括肺部感染(20.5%)、中性粒细胞减少(17.9%)和白细胞减少(12.8%),大多数AE经最佳支持治疗后恢复。整体安全性可控。
总体而言,Pola-R-CHP作为一线治疗,在低危和不符合POLARIX试验入组条件的DLBCL患者中均表现出良好疗效。未来需开展随访时间更长、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医脉通
本次EHA会议上还公布了诸多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方案的相关探索,能否请您谈谈还有哪些进展值得关注?
任雨虹医生
在本次EHA大会中我也关注到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
因此,R-Pola-Glo方案有望作为老年/虚弱和身体状况不佳的侵袭性
任雨虹医生总结到
在EHA年会三十周年之际,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约一万多名专家学者齐聚米兰,与全世界学者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期待2026年EHA年会带来更多可供学习、发现和探索的内容,助力全世界领域同道提高诊疗水平,共同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任雨虹 医生
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 主治医师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
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血液组专家
主持基金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推广奖1项
作为Key SubI参与1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血液肿瘤临床试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