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该内容需要您登录后才能观看,请您先登录
超越传统:贝舒地尔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患者带来免疫稳态重塑的新希望
2025-02-10
关键词: 贝舒地尔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如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束曙光,为众多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1。Allo-HSCT通过引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不仅重建了患者的免疫系统,还有效清除了体内的恶性细胞。


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道路并非坦途。移植后疾病的复发如同潜伏的危机,随时可能阻断患者的康复进程。更为棘手的是,移植后并发症,尤其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会给患者全身各器官带来严重的临床症状,成为影响HSCT长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2-3


值得关注的是,allo-HSCT后白血病细胞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这一效应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攻击白血病细胞,展现出预防白血病复发的巨大潜力。


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移植预后与降低GVHD和预防复发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揭开GVL效应的神秘面纱,深入研究其原理及与GVHD的相互作用,旨在为干细胞移植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


GVL和GVHD均由供者免疫细胞介导,二者常常相伴发生


GVL效应,即供体淋巴细胞对受者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主要由供体T细胞介导、NK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图1)4。供体T细胞能够精准识别白血病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并激活免疫反应,从而有效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一种有益的效应,可以防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复发,是allo-HSCT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核心机制之一5


然而,供者的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也可能针对健康组织(图1)。在allo-HSCT后,供者T细胞过度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或功能的减少,可引发cGVHD。Th17细胞作为促炎细胞,在cGVH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早期炎症阶段、慢性炎症阶段和纤维化阶段的全过程,是cGVHD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cGVHD可累及多个器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移植效果。


1752651186506422.jpg

图1 供者T细胞和GVL及GVHD的关系


保留GVL效应与降低GVHD发生之间的平衡,对于allo-HSCT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平衡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存率提升,还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疾病复发风险的降低。然而,在allo-HSCT中,目前用于治疗GVHD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相对单一,主要聚焦于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以减轻症状。遗憾的是,这种作用机制往往难以精准区分正常的免疫反应与异常的免疫攻击,从而在抑制cGVHD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削弱了GVL效应。因此,如何在机制上维持GVL与cGVHD之间的微妙平衡,成为了allo-HSCT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挑战。


免疫稳态对于控制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起重要作用6-9


免疫逃逸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导致GVL效应失效的关键因素。在allo-HSCT后,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和攻击,进而削弱GVL效应。


白血病细胞逃避免疫攻击的方式有:1)上调抑制性受体,抑制免疫细胞功能;2)降低抗原呈递分子表达,阻碍免疫识别;3)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策略,增强免疫系统对白血病细胞的识别和杀伤。


免疫失衡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展的关键。Treg细胞减少可导致Th17细胞过度活化,加剧cGVHD。其他免疫细胞如B细胞、NK细胞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细胞失衡引起持续炎症,导致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免疫稳态可控制cGVHD,如有研究报道输注Treg细胞或应用免疫调节剂抑制Th17细胞过度活化(图2)。


1752651237311762.jpg


图2 控制T细胞增殖可有效将GVL效应从GVHD中分离


贝舒地尔:有效控制cGVHD而不增加复发风险


如何在控制GVHD的同时保留GVL效应,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研究者们不断探索能够平衡二者的创新疗法。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稳态,间接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发挥。Treg细胞通过抑制过度活化的T细胞,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在allo-HSCT中,供者T细胞对受体的免疫攻击可能导致GVHD,而Treg细胞能够抑制这种攻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GVHD的发生。GVL效应是由供者T细胞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GVHD也有利于GVL效应的发挥10,贝舒地尔是ROCK2抑制剂,可精细调节T细胞功能,有效减少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


研究表明,贝舒地尔能够显著下调Th17细胞和Tfh细胞及其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如IL-17、IL-2),减少炎症反应。同时,贝舒地尔还能提高Treg细胞的功能和数量,Treg细胞在控制免疫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抑制促炎免疫细胞的功能11-15,在ROCKstar伴随研究中16,贝舒地尔治疗后口腔黏膜免疫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唾液腺也观察到类似趋势。此外,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1期临床研究纳入8例健康受试者,分析上清液中的IL-17和IFN-γ,结果显示贝舒地尔对IL-21的下降幅度达90%,对IL-17的减少幅度达60%17,进一步证实了贝舒地尔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方面的独特优势(图3)。


1752651306823385.jpg

图3 贝舒地尔下调促炎因子并促进Treg的抑制功能


在关键性II期研究(ROCKstar研究)中18,贝舒地尔在治疗cGVHD患者原发疾病复发率仅为3%。其他二线药物,一项回顾性研究19,纳入了35例在SR-cGVHD患者,旨在评估芦可替尼治疗SR-cGVHD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到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患者原发疾病累积复发率为6%。


基础研究证实,贝舒地尔治疗组的小鼠cGVHD评分更低;植入效应T细胞的小鼠组中,贝舒地尔治疗组肿瘤细胞负荷的下行曲线几乎于对照组重合,提示贝舒地尔治疗不影响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图4)20


1752651376150885.jpg

图4 贝舒地尔治疗cGVHD的同时可以保留GVL效应


 结语 

深入探究GVL效应机制及免疫逃逸、免疫失衡在治疗中的作用,对寻找高效精准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新生至关重要。临床上,如何增强GVL效应同时减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这一难题,亟待医学研究者攻克。


贝舒地尔,作为创新治疗药物,凭借双向免疫调节机制,精准调控免疫系统。它既能有效遏制GVHD,减轻患者痛苦,又保留GVL效应,助力患者对抗白血病。早期应用贝舒地尔,如为患者披上盔甲,最大化发挥其治疗优势,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如今,贝舒地尔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日益积累,特别是近期贝舒地尔被正式纳入医保目录,这一举措为cGVHD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和福音。他们因此重拾了信心与希望,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篇章。


张曦教授点评:


贝舒地尔,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选择性Rho激酶(ROCK2)抑制剂,已经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新药选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精准抑制ROCK2信号通路,实现了对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功能,这一特性使得贝舒地尔在控制GVHD的同时,能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这是临床上长期以来难以实现的平衡点。


在面对GVL与GVHD这一对治疗中的“双刃剑”时,贝舒地尔凭借其独特的分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将两者进行了有效分离。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治疗策略,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免疫稳态,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


临床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贝舒地尔的显著疗效。在针对cGVHD患者的治疗中,贝舒地尔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总体客观缓解率,高达76%,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贝舒地尔的治疗不仅有效控制cGVHD进展,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此外,贝舒地尔治疗后原发疾病复发率方面也呈现降低的优势,仅为3%,这一低复发率对于长期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同时,贝舒地尔安全性评价中,耐受性良好和较低的不良反应率,使得它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综上所述,贝舒地尔已经成为治疗cGVHD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其卓越的临床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备受医学界的瞩目。随着对贝舒地尔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cGVHD治疗领域,贝舒地尔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cGVHD患者带来希望。


1752651417306145.png

张曦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军队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干细胞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军队课题重点项目、重庆市冲刺项目、重大课题等52项;在JCO、JHO、JAMA Oncology、Blood、Lancet Haematology 、JCI、Leukem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48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3部;执笔行业指南12项,参编50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8项。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Blood & Genomics 杂志主编;The Lancet,JHO,Nat Cell Biol, Leukemia,The Lancet Haematology ,Science Bulletin、CMJ、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 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2023.1.1-2023.12.31
2.Battiwalla M,et al.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7 Feb;23(2):184-192.
3.Giaccone L,et al. J Blood Med. 2020 May 15;11:141-162.
4.Sweeney C, Vyas P. Front Oncol. 2019 Nov 19;9:1217
6.黄晓军.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其调控[C]//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03:2.
7.张萍.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2015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宁波市第一医院;,2015:2.
8.Advances and Controversies in Hematopoietic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herapy Series Editors:Syed A. Abutalib Deerfield, Illinois, USA and James O. Armitage Omaha, Nebraska, USA
9.姜尔烈.等.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21(1).
10.Pacini CP, et al. Front Immunol. 2024 Apr 22;15:1339318.
11.Alexandra Zanin-Zhorov, Bruce R Blazar. Clin Immunol. 2021 September ; 230: 108823
12.Zanin-Zhorov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111(47):16814-16819. .
13.Flynn R, et al. Blood. 2016;127(17):2144-2154.
14.Weiss JM, et al. Sci Signal. 2016;9(437):ra73.
15.Immunologic tolerance and autoimmunity: self-nonself discrimination in the immune system and its failure. In: Abbas AK, Lichtman AH, Pillai S, eds. Basic Immunology: Functions and Disorders of the Immune System . 6th ed. Elsevier Inc; 2020:177-195.
16.Mays J, et al. EBMT 2024. B034
17.Zanin-Zhorov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111(47):16814-16819.
18.Cutler C, et al. Blood. 2021;138(22):2278-2289.
19.Ferreira AM, et al.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1 Sep;27(9):777.e1-777.e6.
20.Flynn R, et al. Blood. 2016;127(17):2144-215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