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影摇今古,十代风华入卷长。7月4日至日,古都南京迎来了迎来了一场肿瘤学界的盛事——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 召开。会议特邀国内顶尖肿瘤学专家梳理过去一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丈量本土研究的足迹;同时,亦精选2025年ASCO年会上肿瘤各领域的前沿突破与重磅研究解读,为与会者带来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盛宴。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分享KRAS突变
医脉通:在本次BOC/BOA会议上,您报告了Sosimerasib单药治疗经治的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期研究主要结果,能否请您对该研究结果做简要解读?
段建春教授:
这项II期研究入组了145例既往接受过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其中90%以上的患者为肺腺癌。这部分人群既往治疗负担较重,接近90%的患者曾接受过含铂双药化疗方案,和/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经Sosimerasib治疗的患者,IRC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2%以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7.2个月,表明该药物在此类经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虽较为常见,但绝大多数为1-2级(轻至中度);≥3级TRAEs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最常见的TRAEs包括转移酶升高、
医脉通:随着KRAS G12C突变NSCLC治疗迈入靶向治疗时代,您认为未来有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段建春教授:
针对KRAS G12C突变靶点,近年来已有多款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问世。这些具有强效、高选择性的新型药物在晚期肺癌的后线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国已获批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包括
目前,KRAS G12C突变NSCLC的一线联合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多项小样本临床研究已初步显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ORR可超60%,中位PFS亦较单药治疗显著延长。例如,CRYSTAL-7研究在PD-L1表达≥50%的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评估了Adagrasib联合
在探索KRAS G12C抑制剂前移治疗的同时,安全性管理亦至关重要。KRAS G12C抑制剂单药治疗存在特定的不良反应谱,多为轻度且可耐受。然而,联合治疗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与化疗联合时,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时,则可能观察到更高级别的肝毒性的发生率上升。因此,在推进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中,对其潜在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管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管理策略,是需要持续关注的核心问题。
医脉通:聚焦本次ASCO大会,您认为肺癌领域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新靶点、新药物和新探索?
段建春教授: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肺癌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涵盖关键研究数据更新以及新型药物研究成果发布。在NSCLC领域,靶向EGFR/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研究数据引发广泛关注;TROP-2 ADC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