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糜坚青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近年来,MM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传统的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2年显著延长至目前的7-8年。在传统治疗手段接近疗效极限的情况下,免疫治疗的出现为骨髓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在过去3-5年间,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骨髓瘤的治疗格局,特别是在多次复发患者的治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治疗手段。
CD38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免疫疗法为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部分患者甚至可实现长期缓解。以本团队临床实践为例,2017年4月28日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的首例患者,至今已维持完全缓解超过8年,这一案例为免疫治疗的长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
然而,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挑战。治疗策略的优化、免疫治疗药物的最佳应用时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有望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展望未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时机有望将进一步前移,通过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甚至逐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疾病缓解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
蔡真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前MM仍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在初诊患者的治疗中,通常采用多机制药物联合策略,如VRd方案(
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需避免既往疗效不佳的药物,可选择
然而,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需基于精准的患者筛选。双抗治疗对患者T细胞功能有较高要求,而CAR-T治疗则需评估患者的体能状况,以避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多线复发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医生需综合评估患者既往治疗反应及整体状况,优先选择未使用过的药物,并通过优化药物组合以提高总体疗效。
牛挺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对于MM患者,尤其是已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以及一线
值得注意的是,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常合并髓外病变,因此需加强影像学监测,包括PET/CT、MRI及彩超等,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的髓外侵犯。对于此类患者,可采取手术、放疗或创新药物(如CAR-T、双抗)等综合治疗策略。临床实践表明,双抗类药物在髓外病变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部分患者在自体移植后出现髓外病变,经双抗治疗后获得持续缓解,并维持长期无进展生存。
此外,多线治疗复发的患者需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识别新的
鲍立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MM标危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已可实现4-5年的PFS获益。在二线治疗中,新一代药物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了更多获益机会。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治疗策略中会加入CD38单抗、BCMA/CD3双抗、GPRC5D/CD3双抗以及CAR-T细胞疗法,这些免疫靶向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治疗方向的核心在于探索这些创新药物的优化组合策略以及治疗顺序的科学规划。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DR4/DR5激动剂埃普奈明展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与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治疗效果,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刘爱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MM的诊疗历程中,多线治疗失败往往需要转变治疗策略。鉴于该疾病本质上不能治愈,对于中低危患者而言,其生存期仍存在显著延长空间。当传统化疗方案疗效受限时,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性治疗路径。其中,CAR-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突破性治疗手段,为多线复发患者提供了新的机会。接受CAR-T治疗之后,重新启用既往有效的治疗模式,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PFS,实现治疗效益的最大化。从整体治疗策略来看,多线治疗是MM患者的必经之路。通过科学规划治疗路径,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元化治疗手段充分整合,达到深度缓解,有望帮助患者实现长达10年甚至更久的长期生存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