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进展!戴欢子教授团队研究: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相关视神经炎疗效再获力证
2025-07-04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外分泌腺体损伤为主要特征。除唾液腺和泪腺功能障碍导致的持续口干、眼干外,SS还可累及多系统及器官1。神经系统病变是SS的腺外表现之一,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视神经炎(ON)是SS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之一,相对罕见,且常早于SS典型症状出现,易漏诊或误诊2


目前SS相关O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现有疗法包括糖皮质激素(GC)、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但疗效参差不齐,疾病复发率较高2


泰它西普是我国创新研发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具有双重靶向机制,可同时靶向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过度表达,有效阻止B细胞异常分化与成熟。此前,已有相当部分的临床研究证实,泰它西普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3


2025年6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风湿免疫科戴欢子教授团队发表一篇病例报告与文献综述2,报道了1例使用泰它西普治疗的SS相关ON患者的诊疗经过,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病例回顾

泰它西普有效治疗SS相关视神经炎一例

患者女性,54岁。因左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疼痛1周就诊。患者既往有口干、眼干及脱发史。


眼科检查显示左眼视力0.01,右眼1.0。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显示左眼波形缺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左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在第1、4、5、6、11、12个测量点变薄。Schirmer试验阳性(双眼1 mm/5分钟)。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ESR)30 mm/h,抗核抗体阳性(1:1000),抗SSA/SSB抗体强阳性,补体C3 0.64 g/L、C4 0.09 g/L,IgG 19.52 g/L。


唇腺活检显示局灶性淋巴细胞性唾液腺炎(病灶评分13/4 mm²)。眼底荧光造影、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评估、水通道蛋白[AQP4]、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HIV、梅毒、乙肝病毒DNA、丙肝血清学、结核检测及脊髓/头部/视神经MRI均为阴性。


依据2016年ACR/EULAR分类标准,患者确诊为SS,ESSDAI和ESSPRI评分分别为11分和4分。结合患者视力迅速下降、VEP及OCT结果,诊断为SS相关ON


鉴于SS相关ON的高复发风险,考虑为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接受GC冲击治疗后,每两周接受一次环磷酰胺(CTX)0.4 g治疗,左眼视力一度改善。但3个月后复发,左眼视力丧失,口干、眼干症状加重。视神经MRI显示左眼视神经信号增强(图1),ESR和IgG水平逐渐升高,补体C3、C4水平逐渐降低,ESSDAI和ESSPRI评分分别为12分和6分。


图片

图1 治疗前后视神经MRI变化:

a) 发病时阴性;b) CTX治疗3个月后左眼视神经信号增强;c) GC联合泰它西普治疗9个月后转阴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经济原因,患者拒绝使用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改为GC联合泰它西普(每周160 mg,皮下注射)治疗,并逐步减量GC。


随访9个月期间,患者GC剂量减至2.5 mg/d,泰它西普调整为160 mg/两周一次。患者口干、眼干及脱发症状完全消失,左眼视力恢复至0.4。此外,患者ESR、补体和IgG水平均恢复正常(图2a-c),ESSDAI和ESSPRI评分降至0(图2d),左眼VEP波形恢复(图2e),视神经MRI转阴(图1)。并且,诊治过程中未发生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a) ESR;b) 补体;c) IgG;d) ESSDAI/ESSPRI评分;e) VEP波形


强势破局

泰它西普有望弥补SS领域治疗空白

SS的神经系统受累异质性强,周围神经较中枢神经更常见,SS中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在0.3%-48%之间不等,表现为卒中、癫痫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无菌性脑膜炎等。


本例患者以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结合OCT及VEP检测显示左眼RNFL变薄,且左眼波形明显缺失。结合抗体检测及脑脊液分析,排除感染及其他脱髓鞘疾病后,患者最终确诊为SS相关ON


在所有ON病例中,SS相关ON占5.8%-6.3%。目前,SS相关ON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文献记载的病例。SS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和其他与干燥相关的症状,然而,文献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ON为首发症状,缺乏典型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表现,使得该病易被误诊为原发性ON。因此,对ON患者需详细询问干燥综合征症状,建议进行抗SSA/SSB抗体检测,以避免永久性视力损伤


目前,SS相关O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的血管炎和神经元损伤有关。此外,抗SSA抗体已被证实可直接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抗神经元抗体和缺血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


治疗方面,SS相关ON的治疗缺乏统一标准,主要依赖病例报告,包括GC、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来氟米特)、血浆置换和利妥昔单抗等,但疗效差异显著。部分患者在GC减量过程中复发,CTX对某些患者无效,而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可能有效。


有研究表明,B细胞在SS发病中发挥核心作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即BLyS)和APRIL是维持B细胞活化和体液免疫的关键因子,与SS的IgG类别转换和自身抗体产生密切相关。鉴于抗SSA抗体和淋巴细胞浸润在SS相关ON中的作用,靶向B细胞可能通过减少淋巴细胞和自身抗体产生改善病情。


泰它西普是一种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可阻断其与B细胞膜受体结合,抑制B细胞增殖和T细胞成熟。研究显示,泰它西普治疗24周后可显著降低SS患者的ESSDAI评分、疲劳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3


本病例采用GC联合泰它西普治疗,患者在最小GC剂量下症状显著改善且无复发,展现了泰它西普在SS相关视神经炎中良好的临床潜力,但需更多研究验证其疗效。


总结

SS相关ON较为罕见且易误诊,传统疗法难以控制病情。双靶点生物制剂泰它西普可同时阻断BLyS和APRIL信号通路,为SS治疗提供了靶向治疗新选择。目前,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使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SS适应症的双靶点生物制剂,填补系统性治疗空白。期待更多研究数据早日公布,为更多SS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图片

陈雪 主治医师

  •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 擅长肌肉活检及肌肉病理诊断

  •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炎性肌病等风湿免疫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 参与及发表中文及SCI文章多篇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课题多项


图片

杨彦龙 副主任医师

  •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 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血管炎学组委员

  • 重庆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


图片

戴欢子 教授

  •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陆军后勤科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

  •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风湿与临床免疫学)

  •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 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

  • 陆军军医大学首批“苗圃工程”人才

  • 重庆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委会血管炎学组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风湿免疫学会血管炎学组 副组长

  • 重庆市医学会风湿免疫学会免疫相关间质肺病学组 副组长






参考文献
1.程昉,赵福涛,沈雪敏,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24,19(6):357-362.
2.Chen X, Sun M, Wang L, et al. Response to telitacicept in optic neuritis associated with Sjogren's syndrom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 Neurol. 2025 Jun 14;272(7):462.
3.Xu D, Fang J, Zhang S,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itacicept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J]. Rheumatology (Oxford), 2024, 63(3): 698-70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