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男性,43 岁,2017 年 10 月体检发现血小板 24×10⁹/L,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院外服用中药。2018 年 1 月因出血症状来我院就诊,查血小板 2×10⁹/L,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再次确诊为 ITP。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9 月期间,多次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可短暂升高,但减量后即下降,后改用达那唑维持治疗,血小板计数波动于 20-40×10⁹/L。2021 年 9 月 24 日因口腔出血就诊,血小板 2×10⁹/L,予地塞米松联合艾曲波帕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出院,10 月 6 日因再次出现口腔出血入院。体格检查见口腔血泡、四肢瘀斑,心肺及肝脾无异常;入院检查示血小板 0×10⁹/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糖蛋白抗体阳性,诊断为慢性 ITP,出血评分为 3 分,予地塞米松治疗并将艾曲波帕调整为 75mg 每日 1 次。10 月 6 日 20:30 患者突发右上肢麻木、嘴角歪斜,头颅 MRI 检查考虑存在出血可能。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
您认为下一步应该如何治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完整病例,一起参与讨论~
识别二维码查看完整病例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