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EBMT | 姜尔烈教授:加快免疫重建,rATG助力移植患者更好生存获益
2025-04-02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TDT)和镰状细胞病(SCD)的有效治疗手段,而成功的免疫重建是保证HSCT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其中,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移植后感染等均会对免疫重建产生影响2。因此,如何加速免疫重建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研究表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可诱导免疫耐受、促进造血重建、有效降低GVHD发生率和非复发死亡率3,在降低移植物排斥、改善移植患者预后方面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了rATG方案在加速移植后患者免疫重建方面的优势,引起广泛关注4。基于此,本期特别整理该研究的精彩内容,并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聚焦难点——免疫重建缓慢成移植“短板”


对于移植后患者而言,天然免疫系统细胞不针对特异性抗原,移植后重建较快,一般数周至数个月;而获得性免疫系统细胞针对特异性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常需经历中枢耐受过程,其重建较慢,一般需要1-2年时间5。长时间免疫缺陷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甚至出现相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移植效果及生活质量。而成功的免疫重建不仅可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还可降低与治疗相关的死亡风险2,5。因此,加快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尤其是细胞免疫重建,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破局之道——rATG重塑移植新路径


在接受同胞HSCT的TDT和SCD患者中,GVHD预防至关重要,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rATG或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LG)在血红蛋白病HSCT中的免疫重建疗效及临床疗效差异尚不明确。


在此背景下,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比较rATG和ATLG在加速免疫重建方面的疗效差异。研究共纳入66例接受HSCT治疗的血红蛋白病患者,中位年龄为11岁(4-1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统一的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160mg/m2曲奥舒凡42g/m2塞替派10mg/kg、rATG或ATLG。移植前通过高输血量(≥8周)抑制内源性造血。49例TDT患者采用rATG方案(移植前4d~移植前2d,2.5mg/kg/d),总剂量7.5mg/kg;17例患者(包括14例SCD患者和3例TDT患者)采用ATLG方案(10mg/kg/d,移植前3d~移植前1d),总剂量30mg/kg。GVHD的预防方案为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139个月)。结果显示4


rATG组免疫重建速度更快:相较于ATLG组,rATG组在CD3+、CD4+和CD8+细胞亚群中的重建速度显著更快(p<0.005)(图1-3),且达到CD4+细胞阈值(≥50cell/µL、≥100cell/µL、≥300cell/µL)的中位时间显著更短(p<0.005,图4);同时,CD19+B细胞的免疫重建速度显示出更快的趋势(图5)。

 

1751508826241845.png

图1 rATG组、ATLG组的CD3+细胞计数变化


1751508839994130.png 

图2 rATG组、ATLG组的CD4+细胞计数变化


1751508854335175.png 

图3 rATG组、ATLG组的CD8+细胞计数变化

 

1751508867415905.png

图4 rATG组、ATLG组达到CD4+细胞阈值(≥50cell/µL、≥100cell/µL、≥300cell/µL)的中位时间

 

1751508880164011.png

图5 rATG组、ATLG组的CD19+B细胞计数变化

 

rATG组生存获益更佳:尽管两组患者GVHD或病毒再激活的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5.5% vs 64.7%),但与ATLG组相比,rATG组的12个月总生存(OS)率明显提高(100% vs 88.9%,p=0.022)(图6),12个月无病生存(DFS)率也呈上升趋势(97.8% vs 88.9%,p=0.137),校正后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ATLG可显著影响患者的DFS(图7)。

 

1751509147398817.png

图6 rATG组、ATLG组的OS


1751509162866944.png 

图7 ATLG对患者DFS的影响


专家点评


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机会性感染、GVHD、治疗相关死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疗效5,这与移植后供体来源的免疫重建延迟密切相关6。因此,加速免疫重建对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为一种体内去除T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抗体,rATG可有效降低移植患者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ATG展现出更多临床获益。本次EBMT大会公布的相关研究为rATG在免疫重建方面的临床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研究显示:与ATLG组相比,rATG组CD3+、CD4+和CD8+细胞亚群的重建速度显著更快(p<0.005),且达到CD4+细胞阈值(≥50cell/µL、≥100cell/µL、≥300cell/µL)的中位时间显著更短(p<0.005);值得一提的是,rATG组患者12个月OS率高达100%,显著高于ATLG组患者(p=0.022),且12个月DFS率高达97.8%4。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ATLG,rATG方案可加速患者移植后的免疫重建,从而提高OS率和DFS率。


展望未来,临床仍需开展更多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rATG的长期临床获益,并深入探索其免疫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ATG的临床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为改善移植预后和优化移植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专家简介

 


1751509799761126.png

姜尔烈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霍莹莹,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11):958-963.
2.Kerbauy MN,et al.Haematologica.2025 Mar 1;110(3):640-650.
3.ChangYJ,et al.Semin Hematol,2016,53(2):82-89.
4.Nicola Cecchi,et al.2025EBMT.Abstract OS20-07.
5.刘晓亮,等.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7,38(2):70-77.
6.周娅,等.国际儿科学杂志,2022,49(5):320-324.
7.袁芳芳,等.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5):2778-278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