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议而求精进,启新程以谋远略。2025年6月28-29日,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的主导下,《中国难治性
此次会议再度集结内分泌学、风湿病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外科及康复学、中西医结合等多学科临床专家,在前两次会议成果积淀之上,针对前期研讨未明确的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并系统审议多学科诊疗推荐意见,持续为指南的完善添砖加瓦,助力难治性痛风诊疗水平实现新突破。
知行并进,从临床困境到诊疗规范的系统构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膳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代谢类疾病。其中,难治性痛风因病情复杂、
目前,难治性痛风的诊疗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学界对疾病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其次,现有治疗手段存在明显局限,传统降尿酸药物应答率不尽如人意;再者,多学科协同诊疗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对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管理难以有效实施。此外,针对难治性痛风诊疗的指南较少,临床工作缺乏权威、系统的指导依据。
目前,指南的制订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一次讨论会确定了25个关键临床问题,第二次讨论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了初步的证据体和推荐意见,并将25个关键临床问题进一步优化凝练为9个核心问题,为本次会议的深入讨论指明方向。
汇智凝力,多学科协同共筑指南标准化基石
此次指南专家讨论会上,40余位多学科专家围绕9个核心问题按学科分组讨论,通过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为指南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注入专业智慧。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副组长、亚太痛风联盟(APGC)联合主席李长贵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首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致开场辞。赵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谢意,并指出当前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而难治性痛风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欠佳,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国内外痛风诊疗指南不断更新,但在难治性痛风的规范化诊疗方面仍存在诸多未明确的问题。目前,指南的制订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他呼吁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专业视角为指南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国难治性痛风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
赵家军教授致开场辞
随后,李长贵教授就“标准化痛风术语体系的制订”作详细汇报,强调术语标准化犹如“书同文,车同轨”,对科研、教学及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其团队通过系统检索近5年权威文献,从中梳理出的11个痛风相关疾病要素、12个疾病状态、105个术语标签,并从命名科学性、临床适用性及国际接轨性等维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会专家通过投票确定最终术语方案,为构建统一的诊疗语言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李长贵教授作专题分享
随后,专家们按学科分组对于凝练的9个临床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推荐意见阐述,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学术力量。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陈颖教授、崔凌凌教授、孙文艳教授代表内科组分别就难治性痛风的生活方式干预、难治性痛风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以及降尿酸药物的选择等内容的推荐意见进行汇报,并结合国内外指南、临床研究证据等详细阐述了推荐原理。与会专家聚焦诊断标准的普适性,特别针对基层医疗场景提出建议,强调需在定义中补充与其他类型
陈颖教授、崔凌凌教授、孙文艳教授代表内科组作汇报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韩琳教授、路杰教授、闫飞教授代表外科组分别就痛风石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治疗、手术疗效评估等相关内容的推荐意见及证据进行汇报,为完善指南中痛风石的外科治疗部分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韩琳教授、路杰教授、闫飞教授代表外科组作汇报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齐涵博士代表中医组汇报了难治性痛风的中医辩证分型、各型对应方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中药外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荐意见,并结合多项随机对照研究与荟萃分析阐述推荐原理,丰富了指南中难治性痛风中医药治疗的内容。
齐涵博士代表中医组作汇报
风湿组代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灿教授基于16项循证医学证据,阐述了难治性痛风急慢性关节炎期及预防发作的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方案,重点分析了IL-1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指南中难治性痛风的前沿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补充。
王灿教授代表风湿组作汇报
会议期间,高尿酸学组副组长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苏本利教授、高尿酸学组副组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刘萍教授、高尿酸学组副组长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向云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阎德文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刘维教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医院韦嵩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铁山教授、上海胸科医院邵琴教授、台湾振兴医院林孝义教授等各学科代表积极发言讨论。指南制订工作组对内科组、外科组、风湿组以及中医组的证据体和推荐意见展开了严谨细致的专业评议,通过充分论证和反复推敲,对难治性痛风关键临床问题的大部分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同时对存在分歧的内容提出修订意见和完善方向,为指南的最终定稿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点评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卓莉教授、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何东仪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德天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尹慧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翼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的赵东宝教授等人线上参加了会议,并参与讨论。
结语
本次讨论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难治性痛风诊疗规范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前两次会议成果的基础上,与会专家通过严谨的循证论证,在术语标准化、诊疗方案优化等关键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期待在专家们的持续努力下,最终发布的指南能够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助力我国痛风防治事业迈向新的征程,向着更高的诊疗水平和更好的患者预后目标稳步迈进。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