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肾癌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5-06-30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不仅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还在围术期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以免疫治疗为核心的联合治疗策略正在多种肾癌治疗场景中被积极探索,然而,临床实践中尚缺乏相应的指南和共识来提供指导。鉴于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癌协作组依据肾癌免疫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组织专家组成员深入研讨,共同制定了《肾癌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详细阐述了局部进展期肾癌以及转移性或不可切除肾癌的免疫治疗推荐方案。医脉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局部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免疫治疗管理


01.ccRCC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尽管缺乏高级别循证,但结合临床实际需求以及经验,对于特殊场景下的ccRCC患者(如合并癌栓或周边侵犯、强烈保肾指征、肿瘤体积较大等),可视临床具体情况谨慎尝试术前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优先选择具有中国人群数据的特瑞普利单抗


02.ccRCC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推荐pT2分期伴 WHO/ISUP 核分级4级或肉瘤样分化的ccRCC患者,pT3及以上分期的ccRCC患者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或无疾病证据的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其中优先推荐PD-L1阳性和肉瘤样分化患者。鉴于帕博利珠单抗尚未在国内获批肾癌治疗适应证,需结合临床环境,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谨慎尝试使用国内可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进行辅助治疗。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ccRCC的免疫治疗管理


01.转移性或不可切除ccRCC一线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优先推荐目前唯一获批肾癌治疗适应证且具有针对中国人群数据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方案用于中国转移性/不可切除ccRCC患者的一线治疗;

推荐PD-1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仑伐替尼方案用于转移性/不可切除ccRCC的一线治疗,但应注意上述方案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低危人群中的获益存在不确定性,推荐具有东亚人群数据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方案用于中国转移性/不可切除ccRCC患者的一线治疗;

推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转移性/不可切除ccRCC患者IMDC中高危人群的一线治疗,但不推荐该方案用于低危人群;

一线接受靶免联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的转移性/不可切除ccRCC患者,可考虑转换为免疫单药维持治疗,该给药方式有望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耐受性。


02.转移性或不可切除ccRCC二线或二线后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既往接受靶向治疗但未接受ICI治疗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ccRCC患者,推荐接受靶免联合治疗,优先推荐具有中国人群数据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方案;

对于既往接受靶免联合治疗进展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ccRCC患者优先推荐参加临床研究,也可尝试继续ICI治疗并更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KI)。


03.转移性ccRCC减瘤性肾切除术与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年轻,体能良好,IMDC/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中、低危,转移灶肿瘤负荷小,原发灶可完全切除的转移性ccRCC患者,可考虑在启动ICI治疗前行减瘤性肾切除术;

对于不符合接受即刻减瘤性肾切除术标准的转移性ccRCC患者若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具有持续的转移灶完全缓解或接近完全的转移灶缓解(定义为累计转移灿体积减少>80%),可视临床具体情况谨慎考虑延迟性减瘤肾切除术。


04.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ccRCC)的免疫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转移性或不可切除nccRCC优先推荐参加临床研究。谨慎推荐ICI单药或联合方案用于转移性或不可切除nccRCC的治疗其中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获益证据最为充分。应注意ICI在nccRC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待前瞻性Ⅲ期研究确证。


05.肾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管理


推荐意见:

肾癌患者接受ICI联合VEGFR TKI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肝炎、疲乏以及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暂停、降低药物剂量和/或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4级不良反应需永久停药。对于接受ICI联合阿昔替尼治疗出现1级不良反应的肾癌患者,监测并继续ICI联合阿昔替尼治疗,若未缓解则按照2级不良反应处理;

对于接受ICI联合阿昔替尼治疗出现2级不良反应的肾癌患者,应保持ICI治疗并暂停阿昔替尼治疗,如果AEs改善,则更换为阿昔替尼间歇性治疗和/(或)降低阿昔替尼剂量;如果AEs没有改善,则考虑免疫相关AEs的可能性,延迟或暂停免疫治疗,并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


小结


该共识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局部肾癌围手术期以及转移性/不可切除肾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靶免联合治疗的方案选择、患者筛选标准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推荐意见。随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免疫治疗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肾癌的治疗模式和整体治疗格局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丰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癌研究协作组.肾癌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25.14(2):73-8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