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娉婷教授:从EULAR建议出发,洞悉AS诊疗变迁
2025-06-2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累及眼、皮肤、肠道、心脏、肺等器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其特征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炎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1],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由此可见,早期识别并进行规范治疗是AS临床管理中减少或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AS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6月11日~1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年会上,AS作为核心议题,展示了多项临床实践的诊疗技术突破与治疗策略革新,为AS领域描绘出光明的未来图景。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娉婷教授详谈AS诊疗的最新进展,为我国AS的临床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专家简介

图片

杨娉婷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博士生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辽宁省狼疮脑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院党委副书记

  • 首届辽宁青年名医,辽宁特聘教授,兴辽人才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委

  • 主要从事狼疮脑病的机制研究,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

  • 第一申请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axSpA临床试验中核心结构域集(COS)工具报告结局的建议,看AS的临床评估与监测




AS是脊柱关节炎(SpA)的原型。AS起病隐袭,早期发病、发展不明显,患者自身就医倾向较低,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此,AS的诊断往往可能会延迟多年[2]。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1,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包括 AS)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模式识别,并辅以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如C反应蛋白(CRP)或骨髓水肿提示骶髂关节炎,但这些特征本身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


临床诊断依赖于对患者症状、体征、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诊断性检查(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等)结果的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指标也是在干预前后需要收集和分析的临床数据,用于评估临床试验结果。因此,临床需使用经过验证的标准化量表(如视觉模拟量表VAS、SF-36生活质量量表等)或客观测量(如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变化等)。国际脊柱关节炎学会(ASAS)和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结局测量(OMERACT)联合开发一套标准化的临床试验结局测量指标——核心结构域集(COS),旨在确保在所有axSpA和AS中以标准化和统一的方式进行相关指标评估,以便在不同研究之间进行结果比较[4]。本次EULAR大会上发布了一项ASAS关于axSpA临床试验中COS工具报告结果的建议[5],建议在基线和随访时间点报告20个试验结果:所有临床试验报告10个,仅DMARD临床试验报告10个,包括AS 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ASDAS疾病状态、总背痛、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及功能指数(BASFI)、ASAS20/40应答率等。最常见的格式是报告所有时间点的平均值加上标准差(SD),同时加上每个时间点与基线的平均变化(SD)。对于AS 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还建议报告降低≥1.1和≥2.0的患者人数和百分比。对于ASAS健康指数,建议同时报告在各个时间点评分≥3分的患者人数和百分比。这些ASAS认可的建议为报告axSpA临床试验结果提供了一种共识方法。遵守这些建议将使研究结果的呈现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了解试验结果,并促进各研究结果的比较[5]



创新靶向药物揭示AS治疗策略的范式转变




在治疗方面,既往AS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等。近年来,靶向药物被引入到AS的治疗中,是AS治疗的里程碑式进展。EULAR指南已将生物制剂如IL-17抑制剂、合成小分子靶向药物如JAK抑制剂纳入AS优选治疗推荐(图1)。我国SpA治疗专家共识同样推荐TNF抑制剂或IL17A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AS患者,可选择JAK抑制剂。由此可见,靶向药物的治疗地位已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的认可[6,7]



图片

1 axSpA治疗流程图[6]


在本次EULAR大会上,中国原研IL17A抑制剂夫那奇珠单抗治疗AS的多项临床研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一项随机、双盲2/3期研究的事后分析(POS0254)证实,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TNF抑制剂治疗,夫那奇珠单抗均能有效治疗AS患者,ASAS20、ASAS40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安全性良好[8]。另外,两项亚组分析(POS0922ABS0304)分别证实,夫那奇珠单抗可显著改善所有身体质量指数BMI)类别的AS症状,在18kg/m²≤BMI<24kg/m²和BMI≥24kg/m²两个亚组中观察到一致的临床疗效和快速应答[9]。而在不同性别AS患者中,夫那奇珠单抗同样也能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症状改善,并在第2周即可观察到快速起效,且安全可控[10]


中国原研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的相关研究也在EULAR会议上亮相。一项基于艾玛昔替尼II/III期研究的事后分析POS0757)显示,基于疾病特征分层分析,无论患者基线时在病程、生物制剂/JAK抑制剂使用史、总背痛和夜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如何,艾玛昔替尼治疗的患者ASAS20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尤其是在年龄<40岁、BMI<24 kg/m²、病程<5年、无生物制剂/JAK抑制剂使用史的患者中改善更为显著[11]。另一项事后分析POS0262从患者报告结局(PROs)的视角,诠释了实艾玛昔替尼治疗AS的硬核实力。在第12周时,艾玛昔替尼治疗的患者各项PROs的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包括疼痛(总背痛、夜间疼痛)、晨僵、疾病的活动度与生活质量等方面,且在安慰剂转换为艾玛昔替尼治疗之后,第24周两组之间的结果相似[12]。此外,乌帕替尼的一项正在进行的观察性研究(POS0891)表明,乌帕替尼治疗axSpA起效快速,患者脊柱疼痛减轻(包括夜间疼痛),提示乌帕替尼在真实世界中能够有效提供早期疼痛控制,与临床试验数据一致[13]


创新的治疗策略也带来了安全性的革新。EULAR大会上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有无生物制剂治疗的AS患者的心血管结果(POS0261),研究显示,与非生物治疗相比,接受生物治疗的A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和炎症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更低[14]。尽管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反流或主动脉瘤方面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生物学队列中,患者总生存率显著提高。这些发现强调了与非生物治疗相比,生物治疗在减轻与AS相关的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潜力。生物制剂通过更有效地靶向全身性炎症,可能为AS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保护,这种保护优势超越了患者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关节损害的相关结局。



结 语




2025年EULAR大会上的众多研究AS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评估指标与技术正无缝融入疾病管理的各个环节,生物制剂如IL17A抑制剂夫那奇珠单抗、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AS的用药选择提供了更丰富的武器上述研究表明,拥抱监测技术与治疗药物的创新、深度整合患者视角并赋权患者,是推动AS实现更有效、更便捷、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驱动力,有助于AS领域诊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烽,朱剑,王玉华,等。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 [J]. 中华内科杂志,2022, 61 (8): 893-900.
2.Wei Y, et al.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rom pathogenesis to therapy[J]. Int Immunopharmacol. 2025 Jan 3;145:113709.
3.Marzo-Ortega H.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coming of age. Rheumatology (Oxford). 2020 Oct 1;59(Suppl4):iv1-iv5.
4.Andreasen RA, et al.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for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according to the endorsed ASAS/OMERACT core outcome set: a meta-research study of trials included in Cochrane reviews[J]. Arthritis Res Ther. 2020 Jul 25;22(1):177.
5.van Gaalen F, et al. ASAS recommendations on reporting outcomes of core outcome set instruments in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clinical trials. 2025 EULAR POS0118.
6.Ramiro S, et al.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2022 update[J]. Ann Rheum Dis. 2023 Jan;82(1):19-34.
7.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23 年版)[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23, 17 (2):151-160.
8.Yasong Li.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unakizumab in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TNF-α inhibitor exposure: a post-hoc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2/3 study. 2025 EULAR POS0254.
9.Ju Liu. Vunakizumab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sights from BMI-Based Subgroup Analysis. 2025 EULAR POS0922.
10.Liu 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unakizumab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Subgroup Analysis by Gender. 2025 EULAR ABS0304.
11.Jin Lin,et al. Efficacy of Ivarm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tratified by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 post-hoc analysis of a phase II/III trial. 2025 EULAR POS0757.
12.Xiaoyan Xu, et al. Ivarmacitinib improves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post-hoc analysis of a phase II/III trial. 2025 EULAR POS0262.
13.Poddubnyy D,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Upadacitinib on Early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Interim Results From the UPSTAND Observational Study. 2025 EULAR POS0891.
14.Justin Riley. Comparing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biologic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5 EULAR POS026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