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天价转运费背后:一场暴露制度之痛的全民追问
2025-06-28 来源:“呼吸科的故事”微信公众号 医话医议

当 “2.8 万天价转运费”的词条冲上热搜,无数网友的目光被这个数字刺痛。一个重症患儿从江西到上海的800公里转运路,为何会产生如此高昂的费用?扫码支付给两个司机个人账户的操作,又暗藏着怎样的隐情?这场风波看似是个案,实则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医疗服务体系中诸多制度性的漏洞与缺失,更折射出公众对规则公平、透明的深切渴望。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一名使用ECMO维持生命的重症患儿,因病情需要从江西转运至上海。家属在紧急情况下,向转运服务方支付了2.8万元,且是以分别扫码给两名司机1.4万的方式完成交易。这一操作瞬间引发热议,费用明细不透明、支付对象为个人账户、无正规收费凭证等问题,让公众质疑声四起。有人计算,若单纯考虑高速费、油费、司机劳务等常规成本,费用远达不到2.8万的规模,而ECMO设备在转运过程中的耗材费用、专业医护人员的服务成本等,更是迷雾重重。


深入剖析这起事件,会发现其暴露出的制度性问题触目惊心。


首先,在医疗转运领域,我国缺乏统一、规范的跨省转运制度。


公立的120急救体系主要服务于区域内的紧急救援,对于跨省转运,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明确表示不提供此类服务。这就导致患者在急需跨省转运时,只能求助于私人转运机构。私人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价格随意性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公开透明,从而给了一些不良商家 “宰客” 的机会。


其次,费用定价机制的缺失,使得转运服务的价格犹如脱缰野马。


没有官方指导价,没有行业标准,没有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完全由市场供需双方自行协商。在患者急需转运、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家属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转运方提出的任何价格,这无疑是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一种 “趁火打劫”。


扫码支付给个人账户的操作,更是凸显出监管的缺位。


正规的医疗服务收费,应当通过公对公账户结算,并提供合法有效的票据。但在这起事件中,却出现了个人账户收款的情况,这不仅让公众对资金的流向和用途产生怀疑,也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次转运特殊性在于患儿是重症心肌炎,需要用体外膜肺氧合(简称ECMO)这样昂贵的仪器负责维持生命,而这台机器只要一开机就要数万,每天运行的费用也至少要一万以上。那么,那天晚上2.8万费用里应该还有这个机器的运行费用,还应该有随行的医护人员的劳务费和加班费。


这起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医疗领域的另一个制度——集采制度。集采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减轻患者的负担。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药企为了中标,大幅降低价格,但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实际采购量未达到预期时,药企的利润无法得到保障,甚至面临亏损。于是,部分中标药企选择停产,导致药品供应短缺,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患者。


这就如同一场 “零和博弈”,看似患者因药品降价而受益,但药企却因利润受损而退出市场,结果反而让患者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这说明,制度的制定不能仅凭 “想当然”,不能只考虑单一目标,而忽视了市场的规律和各方的利益平衡。在制定制度时,需要引入博弈论的思维,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通过多方协商、公开讨论,寻求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


回到江西天价转运费事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跨省医疗转运制度,明确公立和私立转运机构的职责和服务范围,建立健全转运服务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定价机制,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患者、转运机构、医护人员、专家学者等各方的意见,制定出既能保障转运服务质量,又能让患者承受得起的价格标准。


同时,加强对医疗转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收费行为,要求所有转运机构必须通过公对公账户结算,开具正规发票,杜绝个人账户收款等违规行为。对于违规收费、服务质量差的转运机构,要依法予以严惩,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此外,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需要多方参与、充分博弈。在医疗领域,患者、药企、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等各方利益交织,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都会对各方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制度时,不能由某一方单方面决定,而应该搭建一个公开、透明的协商平台,让各方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通过协商、妥协、平衡,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优解。


江西2.8万天价转运费事件,是一次沉痛的教训,也是一次改革的契机。它提醒我们,制度的完善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透明,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利益,让医疗服务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医疗转运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别再让 “天价转运费” 这样的悲剧重演,让每一位患者在求医路上都能感受到制度的温暖与保障。


来源:“呼吸科的故事”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2.8万天价转运费背后:一场暴露制度之痛的全民追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