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导骨肉瘤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2025-06-26 来源:临床骨科杂志
关键词: 骨肉瘤 细胞自噬


作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阿布都克热木·达吾提


骨肉瘤(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起源和表现形式都极为不同,具有高度侵袭性,易转移到肺部,总体预后较差。其特征是肿瘤细胞产生未成熟类骨质,目前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0%~80%。OS的治疗策略包括化疗、手术和放疗的组合,单纯手术治疗的OS患者的存活率为15%~17%。尽管新辅助化疗显著降低了复发转移率,但由于化疗耐药性的产生,OS患者的生存率仍未显著提高。因此,仍需探索新的治疗靶标来提高OS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系统,通过消除和回收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在促进细胞存活和细胞死亡方面具有双重作用。根据OS细胞自噬的机制开发出新型靶向药物,诱导OS细胞自噬,可能为OS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细胞自噬相关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系统,在应激条件下通过溶酶体介导的降解途径选择性清除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实现细胞内成分的循环利用。自噬起始首先在细胞质中形成隔离膜隔离受损的物质,称为吞噬团。吞噬团伸长和闭合后形成双膜囊泡自噬体,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内容物通过溶酶体降解并回收。自噬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多数促凋亡化疗药物可同时激活肿瘤细胞的自噬通路,这种双重调控作用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在哺乳动物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多种自噬相关蛋白(ATG)的协同作用下,自噬起始首先由ULK1、ATG13、200kDa家族相互作用蛋白(FIP200)形成自噬起始复合物ULK1-ATG13-FIP200,而ATG101是一种与ULK1-ATG13-FIP200形成稳定复合物的ATG13结合蛋白,在自噬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中调节ATG13的功能。


Pi3k家族在自噬中的作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中的Ⅰ类和Ⅲ类在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Ⅰ可以通过Pi3k/蛋白激酶(AKT)b/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细胞自噬,也可以作用于细胞结节性硬化复合体(TSC)。蛋白激酶b(AKTb)使TSC2磷酸化后,TSC1-TSC2失去活性,从而对RAS超家族中的一种小gtp酶[RAS蛋白脑组织同源类似物(RHEB)]的抑制作用减弱,进一步使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表达增加抑制细胞自噬。Pi3k-Ⅲ是以复合体的形式在细胞自噬中发挥作用,Pi3k-Ⅲ与囊泡蛋白分选34(VPs34)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6ATG6)形成复合物后与ULK1-ATG13-FIP200协同促进自噬体的发生。自噬相关蛋白14(ATG14l)参与了Pi3k-Ⅲ复合体的形成过程,在复合体内部ATG14l独立于VPs34和be-clin-1之外,通过Beclin-1的作用,ATG14l与VPs34结合后促进Pi3k-Ⅲ复合体的形成。Beclin-1是哺乳动物特异性ATG,与ATG6同源,在自噬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eclin-1与两种自噬抑制剂rubicon和抗凋亡蛋白(Bc1-2)相连,Bc1-2与Beclin-1的解离会刺激细胞自噬。Pi3k-Ⅲ复合物形成后会生成大量磷脂酰肌醇3-磷酸(Ptdins3P),在初级自噬体周围形成的高Ptdins3P环境,加强了ULK1复合物和其他ATG蛋白在生长膜上的定位,促进自噬体的伸长和闭合。


自噬体的形成与闭合      自噬起始复合物被激活后,自噬体双膜延伸闭合的过程需要ATG12和胞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两种泛素缀合系统的辅助。在ATG12系统中,ATG12和ATG5在ATG7和ATG10的催化下形成复合物ATG12-ATG5,ATG12-ATG5复合物与ATG16结合形成ATG12-ATG5-ATG16复合物,ATG12-ATG5-ATG16复合物促进自噬体双膜的闭合。起始LC3被ATG4和ATG7激活形成LC3-Ⅰ后,经ATG3作用下与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形成LC3-Ⅱ。LC3-Ⅱ协同ATG12-ATG5-ATG16复合物促进自噬体双膜的闭合。ATG8作为自噬体膜上的一种自噬相关蛋白,在ATG12作用下ATG8与Pe形成ATG8-Pe复合物同样促进了自噬体的延长闭合。自噬体形成后与溶酶体结合降解包裹的内容物。


信号通路在自噬中的作用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抑制细胞自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Pi3k-AKT-mTOR通路被激活时,自噬受到抑制,细胞处于正常的增殖状态。目前研究发现,多种抗肿瘤药物是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和自噬。mTOR激酶位于Pi3k和AKT的下游,mTOR通路有2个关键因素,mTORc1和mTORc2,其中mTORc1在负性调节自噬中起关键作用。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自噬正性调节剂,可感应细胞能量状态,在细胞内AMP增加时被激活,通过灭活mTORc1间接激活ULK1复合物或直接磷酸化ULK1和ATG13激活ULK1复合物启动自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自噬调节有关,它通过肾素EGFR-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蛋白激酶(RA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细胞自噬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下游的erk还可通过抑制TSC2来激活mTOR调节自噬。有研究发现,RAS可通过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7(Mkk7)-cjunn末端激酶(JNK)途径上调ATG5/ATG7的表达来积极调节自噬,还可通过RAF-Mek-Erk途径阻断Bc1-2与Beclin-1的结合来促进自噬。活性氧(ROS)-cJunn末端激酶(JNK)通路在自噬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ROS是诱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成员(包括JNK)激活的关键信号分子,激活的JNK抑制Bc1-2与Beclin-1结合,从而促进Beclin-1的表达和自噬激活。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种调节缺氧基因表达的关键核转录因子,同样参与自噬的激活过程。研究发现,在Hif-1下游起作用的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Bc1-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会竞争性结合Bc12,促使Bec-lin-1从Beclin-1-Bc12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诱导自噬。除此之外,bniP3还会刺激叉头框蛋白o3(FOXO3)转录因子的表达,FOXO3的过表达增加了LC3的表达和脂化,促进了自噬的激活。


药物诱导OS细胞自噬的研究现状


鉴于自噬调控机制的复杂性,靶向自噬的药物开发成为OS治疗的新策略。自噬在癌症中具有保护细胞存活和促进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在肿瘤发生之前,自噬促进正常细胞存活并抑制癌变。相反,癌症发展后,自噬诱导癌细胞存活,从而诱导肿瘤生长。肿瘤微环境中的自噬是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诱导或抑制自噬可能增强抗癌疗法的效果,但其机制复杂,仍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自噬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OS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死亡方式属于生理性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诱导OS细胞自噬相关药物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多数药物参与OS细胞自噬调节,诱导或抑制自噬,并且大多数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OS细胞自噬。Wang等在体内实验发现硫化砷(as2s2)通过抑制人OS细胞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诱导Mg63(成骨肉瘤细胞系)型OS细胞的g2/M期阻滞,并且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加了Mg63型OS细胞中的自噬标记物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霍朴酚及黄芩苷等中药同样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促进Mg63型OS细胞自噬。bravo等发现2-甲氧基雌二醇会增加Mg63型OS细胞内卷曲相关蛋白b(Frzb)的表达量,而在正常的OS细胞中Frzb处于表达下调的状态,Frzb上调后会导致Mg63细胞内LC3-i向LC3-Ⅱ蛋白的转化,促进肿瘤细胞自噬的过程。


诱导OS细胞自噬相关中药活性成分     其他的研究表明,虎杖苷同样可以加速LC3-i向LC3Ⅱ的转化过程;白蜡树酮不仅可以促进Mg63内的LC3-Ⅱ的表达,还会使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Ⅱ和Beclin-1的高表达加速了自噬体膜的伸长和闭合,促进了OS细胞自噬的过程,达到抗肿瘤的效果。部分中药活性成分可作用于ROS-JNK轴促进Bc1-2与Beclin-1的解离。tu等发现芦荟大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疗法使Mg63内ROS、p-JNK和Beclin-1的表达显著增加,其可能通过激活ROS-JNK促进Bc1-2与Beclin-1的解离促进OS细胞自噬。Lin等实验发现桦木素可在OS细胞系143b内诱导氧化应激,使ROS产生增加并从而激活ROS-JNK或者直接抑制mTOR。迷迭香、甘草类黄酮、二甲双胍及三氧化二砷(as2o3)同样通过上调Mg63细胞内的ROS水平来激活ROS-JNK信号通路促进OS细胞自噬。除此之外,Ma等首次发现苦参碱通过激活Mg63细胞中erk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kang等发现巴西蛋白会促使FOXO3磷酸化,激活的FOXO3促进下游LC3的表达,并随后在Mg63细胞中引发自噬细胞死亡,达到抗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总结与展望


OS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通常起源于膝关节周围的长骨,并倾向于转移到肺部。在化疗出现之前,OS主要通过截肢治疗,导致患者肢体丧失、毁容及严重心理创伤。近年来OS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总生存率仍处于平台期,凸显了对新型治疗靶点的迫切需求。自噬是细胞内降解过程,能够清除和回收受损的蛋白质及细胞器,维持细胞稳态。肿瘤细胞可能利用自噬支持其存活和生长,而药物诱导OS细胞自噬的研究为OS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天然化合物因其多靶点、低毒性和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在诱导OS细胞自噬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多种天然化合物通过调控关键信号通路(如Pi3k-AKT-mTOR、AMPK等)触发自噬,影响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从而抑制OS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增强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在信号通路调控方面,Pi3k-AKT-mTOR通路是自噬的核心调控机制之一。


通过抑制mTOR活性或激活AMPK通路,可以促进自噬体形成和降解功能。此外,MAPK、ROS-JNK等信号通路也在自噬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通路的交叉调控进一步揭示了自噬在OS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尽管药物诱导OS细胞自噬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不同药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效果存在差异。未来研究重点应进一步明确诱导OS细胞自噬的关键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揭示自噬在OS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加速临床转化,开展更多临床试验,评估不同药物诱导OS细胞自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诱导OS细胞自噬与传统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提高OS治疗效果。总之,天然化合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OS细胞自噬,为OS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临床骨科杂志2025年5月第31卷第5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