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 2025)年会目前正在意大利米兰如火如荼地进行中(6月12日-15日)。作为欧洲血液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本届年会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目光,众多国际前沿且备受瞩目的血液领域科研成果和临床数据在此精彩亮相。在本次会议中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团队开展的
背景
同时携带MYD88L265P和CD79B突变(MCD 亚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采用R-CHOP疗法效果欠佳,凸显了亟需探寻替代治疗策略。诸多研究表明,MCD型DLBCL对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存在显著依赖,而阻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能够有效破坏该通路,进而发挥抗淋巴瘤效应。
方法
入组年龄18-70岁、ECOG评分0-3分的初治MYD88L265P/CD79B双突变DLBCL(MCD亚型)患者。治疗方案为泽布替尼(160mg口服,每日两次)联合R-CHOP化疗(ZR-CHOP),每21天为1周期,连续4周期。4周期后达完全缓解(CR)者继续接受2周期ZR-CHOP+2周期
图 研究设计
结果
共入组38例初治MCD型DLBCL患者,中位年龄60岁(范围33-76岁)。根据Ann Arbor分期,19例(50%)为III-IV期;76.3%(n=29)存在结外侵犯;47.4%(n=18)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免疫组化分型显示:生发中心型(GCB)6例(15.8%),非生发中心型(non-GCB)32例(84.2%)。
表 患者基线
截至2025年2月10日,所有患者均完成≥1周期治疗,其中28例(73.7%)完成既定疗程,6例(15.8%)仍在治疗,4例终止治疗(2例退出、1例死亡、1例失访)。可评估患者(n=34)的ORR为94.1%,CR率达88.2%(30例)。治疗中断情况包括:1例4周期后疾病进展死亡;2例退出(4周期PD和3周期PR各1例);1例4周期后失访。在non-GCB亚组(n=29可评估)中,26例达CR,2例PR。
表 疗效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范围3-31个月)。分析时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预估1年PFS率89.7%,1年OS率96.6%。ZR-CHOP方案总体耐受性良好。
图 PFS
图 OS
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MCD型DLBCL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专家点评
俞文娟教授:
MCD亚型的DLBCL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而BTK抑制剂(BTKi)能够有效阻断BCR依赖的NF-κB激活。虽然伊布替联合R-CHOP(I-RCHOP)的PHOENIX三期试验未达到主要PFS终点,但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事后基因表达分析发现,MCD和N1亚型的 DLBCL患者在该治疗方案下能够取得较好的EFS和OS。泽布替尼作为二代BTKi,在化学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具备更持久的BTK抑制作用以及更精准的靶向选择性,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更优异的安全性。本研究聚焦于携带MYD88L265P和CD79B突变的DLBCL人群,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泽布替尼,并采取缓解适应性治疗策略,成功提升了高危人群的治疗获益,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俞文娟 教授
临床博士,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员
CSCO抗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白求恩基金会
中国老年血液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
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nals of Hematology, Leukemia & Lymphoma , Leukemia research及中华血液学杂志发 表 论文16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