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ICML | 戈利昔替尼联合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PTCL前景可期,有望推动PTCL一线治疗新范式
2025-06-23 来源:医脉通 事件聚焦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一线治疗主要采用以CHOP样方案为基础的化疗,缓解率为50%~65%1,但多达70%的患者经一线治疗后复发2,复发或难治性(R/R)PTCL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5.8个月3,且创新疗法选择有限。因此,如何提高一线治疗缓解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是改善PTCL预后的关键。戈利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其在R/R PTCL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同时在前线治疗中亦展现出了可期前景。近期,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恶性淋巴瘤国际会议(ICML)等国际大会公布了多项针对PTCL一线治疗的最新研究,其中由中国专家团队开展的关于戈利昔替尼联合方案用于PTCL一线治疗”的多项研究同时被收录于EHAICML4-7。值此之际,医脉通特别整理了最新重要进展,以飨读者



研究成果一览
EHA-PB3228/ICML-751】戈利昔替尼+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PTCL:I/I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4-5(关键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薇教授


该项I/II期、单中心、单臂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戈利昔替尼联合CHOP(Go-CHOP)方案在新诊断PTCL成年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包括两个阶段:3+3剂量递增队列用于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剂量扩展队列用于评估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6个周期后的完全缓解率(CRR)。


截至2025年2月18日,共纳入8例新诊断PTCL患者,其中8例疾病分期为III~IV期,5例IPI评分为3-5分。结果显示,在剂量递增队列中(n=6),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RP2D确定为150 mg(每日一次)。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00.0%),其次是尿路感染(37.5%)和巨细胞病毒(CMV)再激活(12.5%)。3/4级TR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00%)、CMV再激活(12.5%)。所有TRAE均通过支持治疗得到缓解,且未出现因TRAE导致停止治疗的病例。此外,在可评估疗效的5例患者中,总缓解率ORR100%,中期评估时的CRR为60%(表1)。


表1 PTCL患者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后缓解情况

图片1.png


初步结果表明,Go-CHOP联合方案治疗新诊断PTCL的安全性可控且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该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EHA-PB3297戈利昔替尼联合疗法作为PTCL的一线治疗:单中心回顾性数据6(关键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李文瑜教授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4年7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戈利昔替尼+CHOP样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的PTCL患者,旨在评估该联合疗法作为一线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8例患者,其中所有患者的疾病分期为III~IV期、IPI评分为3~5分,3例患者骨髓受累,4例患者伴有结外受累(其中3例患者的结外受累个数≥2),4例患者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戈利昔替尼联合CHOP样方案治疗,其中1例接受了戈利昔替尼150 mg QD治疗,5例接受戈利昔替尼150 mg QD治疗(治疗2周,停1周),2例接受戈利昔替尼150 mg QOD治疗(治疗2周,停1周)。


*QD:每日一次;QOD:隔日一次


结果显示,50%的患者出现TRAE,其中最常见的为肺部感染(25%),其次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肝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各12.5%)。疗效方面,共7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其中1例获得CR后退出治疗并接受干细胞移植;中期评估时,ORR为100%,CRR为71.4%(图1)。


图片2.png

图1 患者缓解情况


戈利昔替尼+CHOP样化疗方案在新诊断PTCL患者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疗效和临床可控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验证该结果。



总结与展望

PTCL总体疗效不佳,5年OS率仅30%~50%7。靶向治疗药物的涌现改善了R/R PTCL患者预后,但一线患者面临缓解深度不足、疗效难以维持等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一线治疗的缓解深度,巩固疗效并延长生存是关键。PTCL的高度异质性导致单一靶向药物难以覆盖广泛人群,亟需更普适、强效的新型治疗方案。对此,研究者尝试在传统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新药,而戈利昔替尼作为新作用机制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在PTCL领域展现出较大治疗潜力。本次国际大会中公布的摘要显示,足剂量戈利昔替尼联合方案治疗新诊断PTCL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CRR60%);且通过合理的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E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期待后续更多数据结果的公布。此外,回顾性研究提示,对于耐受性弱的患者,采用剂量戈利昔替尼联合方案可同时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未来,通过持续积累研究证据,有望为PTCL的一线治疗探索出新的解法,推动其迈入深缓解、长生存的新时代。





张薇.png




张薇 教授

  •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 1995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

  • 2002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6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李文瑜.png




李文瑜 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行政主任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州市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州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美国血液协会会员

  • CACA青年委员会委员

  • 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年,长期从事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淋巴瘤诊治经验。

  • 开展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技术等的研究。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已经申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及国家自然基金。发表论文20余篇。



参考文献:

1.Bellei M et al. Haematologica. 2018 Jul;103(7):1191-1197.

2.Lansigan F, et al. Acta Haematol. 2020;143(1):40-50.

3.Stuver RN, et al. Am J Hematol. 2019 Jun;94(6):641-649.

4.Wei Zhang,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3228.

5.Wei Zhang, et al. 2025 ICML. Abstract 751.

6.Wenyu Li,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3297.

7.尹显莹,等.白血病·淋巴瘤,2023,32(4):221-2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