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始终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风向标,每年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举,聚焦血液学前沿理念与突破性研究。2025年6月12-15日,第30届EHA年会将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启幕,再度汇聚全球智慧,共探血液疾病诊疗新未来。中国血液学界近年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本届EHA年会上,中国学者将携多项高质量研究成果重磅发声,尤其在出凝血疾病领域,以严谨的研究和本土化数据,展现中国在发病机制探索、新型疗法研发及临床路径优化等方面的成果,向国际学界传递“中国声音”。
中国学者再攀学术巅峰,EHA年会展现中国科研实力
本届EHA年会上,中国血液学界展现出强劲的学术竞争力,共有超过170篇研究入选,覆盖CAR-T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免疫调控、风险分层模型等前沿方向,深入探索疾病机制、新型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化应用。尤为突出的是,我国共30项研究成果入选口头报告环节(较去年增长25%),研究领域涵盖
在整体学术影响力跃升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团队今年也在T细胞免疫调控和CAR-T治疗优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为国际血液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中国视角。首先,研究团队揭示了部分患者CAR-T治疗失败的关键机制,即I型干扰素(IFN-I)通过破坏免疫突触介导CAR-T耐药,并首次提出靶向敲除CEACAM1可作为增强疗效的新策略1。同时,团队还成功建立了CAR-T相关出凝血功能障碍(CARAC)的风险预测与分层模型2,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尽早实施干预以改善预后提供了重要工具。此外,研究团队还率先构建了靶向GPIbα的嵌合自身抗体受体调节性T细胞(GPIbα CAAR-Treg)3,并证实其在恢复免疫耐受方面的潜力,为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开辟了创新治疗路径。
中国学者深耕出凝血领域,EHA年会输出中国诊疗方案
出凝血疾病是本届EHA年会的焦点领域之一,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多点开花的趋势,尤其是在
针对ITP,中国团队深入探讨了发病机制、新药临床验证、特殊人群管理以及治疗策略的迭代优化等多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EHA大会上,国内学者再次验证了以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方案在ITP治疗中的良好疗效与安全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研究显示4,对于复发性或难治性ITP患者,
在
这些成果不仅夯实了中国在出凝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更为EHA焦点领域的全球探索注入了持续动能,为出凝血疾病的国际协作研究及诊疗升级提供了中式范例。
中国学者以海曲泊帕筑牢ITP一线治疗基石,EHA年会确立中国方案新标杆
作为一种常见的获得性
大剂量
结果显示7,2024年4月~12月,研究纳入1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2岁。治疗第8周,82.4%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完全缓解(CR,血小板≥100×10⁹/L)和部分缓解(PR)率均为41.2%。同时,起效迅速,第5天时总缓解率(ORR)为84.2%(CR率:52.6%,PR率:31.6%);第2周,ORR上升至100%(CR率:70.6%);患者在第4周(CR率:75.0%,ORR:95.0%)和第16周(CR率:60.0%,ORR:93.3%)持续保持缓解(表1)。值得注意的是,仅2例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两个周期(8天)的激素冲击治疗才能实现血小板正常化,其中1例表现出巨核细胞增多和成熟缺陷,而在其他具有类似异常的患者中未观察到激素依赖。其余17例患者对单周期激素冲击治疗均有应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接受治疗,无需输注血小板或经历≥2级出血事件。同时,未报告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
表1 不同阶段的缓解率
该研究表明,海曲泊帕和HD-DXM的联合方案在新诊断ITP患者中显示出快速、持久的疗效。该方案在剂量和持续时间上均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暴露,同时有效降低了出血风险,可以作为ITP有前景的一线治疗策略。
专家点评
胡豫教授:
中国血液学研究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成果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本届EHA年会即是明证。特别是在出凝血疾病领域,中国学者不仅展示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更贡献了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重要发现。本次大会上,海曲泊帕联合方案在ITP一线治疗中展现出的快速起效、持久缓解以及缩短糖皮质激素暴露的核心优势,为中国原创药物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展望未来,中国学者应继续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融合,在精准医疗(如基于组学的分子分型推动个体化治疗)和创新疗法(如探索TPO-RA与其他机制药物的协同策略)上持续发力。同时,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加速将本土验证的优秀治疗方案(例如优化的ITP一线策略)和原创药物(如海曲泊帕)推向全球,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使中国智慧成为全球血液学进步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华医学会 血液学分会主委
中华医学会 内科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 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 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主编
临床内科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临床急诊杂志 主编
Thrombosis Research/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副主编
国家杰青、长江特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优秀医院院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何梁何利基金奖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EJM、JAMA、Lancet Onc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318篇,SCI 论文 231篇,其中 22 篇IF>20,SCI 他引 2万余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